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
灿灿是邻居家1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甚是可爱。每次看到他,总是忍不住想要去抱抱,和他玩一玩。
今天中午送大宝上学回来,刚上楼就发现灿灿家房门大开着,灿灿妈妈还正在大声地“吵”灿灿:“看看、看看,哪里都是乱七八糟的,你想要做什么啊?”
不由好奇的伸头一看,之间灿灿家客厅里东一片、西一片都是拽成长条条的纸巾,而沙发上是雪花状的纸巾沫沫……
灿灿正无辜的瞪着自己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妈妈,而灿灿妈妈一边大声说着,一边清理着条几上的纸巾条条……
唉,小宝宝又“闯祸”了!他们的成长过程真是如出一辙啊!
灿灿先看到我,口齿不算清晰的叫着我:“姨、姨!”还不忘往我身边的方向开始爬。灿灿妈妈回头先是对我无奈的笑笑,然后示意我先进屋再说。
转瞬间灿灿就爬到我身边,拽着我的腿站起来,伸出藕段的小胖胳膊让我抱抱。
灿灿妈妈伸手拦着灿灿的小胳膊,指着满地的纸屑,问灿灿:“先不能抱,你说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
灿灿转身看着我,小嘴巴瘪了又瘪,终于亮开嗓门开始大哭。
灿灿妈妈伸手抱过灿灿,略显严厉地说:“小朋友要讲道理,不是哭就能逃避的!”
灿灿的哭声更大了。
我转手接过灿灿,示意他妈妈先不要说话。
灿灿在我怀里,抱我紧紧的,一副好委屈、好委屈的小模样,看起来让人心疼极了。
灿灿妈妈则气哼哼的一边继续收拾“残局”,一边控诉:“我就刷个碗的功夫,家里的几卷纸全被这样毁了。我就说家里过分安静了绝对不是好事儿!唉!”
【首先,宝宝撕纸是正常的】
宝宝在6个月左右到2岁之间,往往会出现撕纸的现象,且乐此不疲。妈妈不必担忧这会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相反这还是一个好现象呢!
因为撕纸就像学爬、学走一样,也是宝宝成长中正常的学习过程。
宝宝之所以爱撕纸,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此时他的手部动作已渐趋成熟,手眼协调能力也基本具备。
当他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动作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的声响时,会感到特别的开心和快乐。于是,他就会乐此不疲地把“坏事”做下去。
【其次,宝宝撕纸是有好处的】
撕纸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个破坏性行为,因为它可以给宝宝带来很多好处哦!
1、锻炼宝宝手部的小肌肉,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2、锻炼宝宝的操作和想象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和成熟。
3、当宝宝看不同颜色的纸张,就会对颜色有更清楚的认识。而粗糙度不一样的纸张,也能让宝宝练就触感。
4、宝宝在撕纸的过程中,会对书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家长加以引导,他们对书本的喜爱会慢慢增强!
【第三,宝宝撕纸,妈妈也别闲着】
妈妈不应该阻止宝宝撕纸,相反应该适时地鼓励宝宝撕纸,并且要把宝宝无意中的破坏行为变成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1、多为宝宝提供活动手指机会
平常多给宝宝提供其他一些活动手指的机会,让他锻炼剥、撕、拔等动作。
如:让宝宝攥着妈妈的手指拔一拔;或者让宝宝抓起橡胶玩具扔一扔等。
2、和宝宝一起撕
当妈妈和宝宝一起撕纸的时候,撕纸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当然不能说就把家里的纸巾全部都毁掉啊!
可以准备一些颜色漂亮的广告纸、材质不一的图画纸等,和宝宝一起撕一撕。
撕成条儿,用胶带束起一头,变成一个会哗哗响的玩具;
撕成碎片,扬起来玩“下雪”的游戏;
撕成块儿,用固体胶贴成不同的画……
满足宝宝撕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宝宝创造力的开发,一举两得。
一定要记得,在游戏的过程中告诉宝宝,哪些是可以撕的,哪些是不能撕的。给宝宝灌输一种理念:图书,是拿来看的,要爱惜,不能撕哦!
3、以身作则,爱护图书
如果宝宝兴奋间,把哪本书撕坏了,妈妈要适当的引导,帮助宝宝辨认什么是可以撕的、什么是不能够撕的。
同时,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修护被撕毁的图书,并且和宝宝一起阅读一些有意思的绘本。
虽然宝宝还有可能还听不懂妈妈所说的话,但是好的绘本本身是有魅力的;而且宝宝从妈妈的表情中,也可以理解一点意思;渐渐地,宝宝就会逐渐培养起与图书的感情来。
【撕纸虽然有意义,但是有几个原则还是要注意】
1、撕纸的材质选择
千万不要使用报纸。因为报纸上有很多铅成分,宝宝很容易入口,对宝宝的健康非常不利。
另外,餐巾纸也不太好,太软,而且纤维会飘散开,如果宝宝拿着往嘴里塞,一弄湿取出来就很困难,容易误食。
当然,也不要把有用的书本和有价值的资料给宝宝撕。
最好选择那种宣传纸、赶紧的不同材质的图画纸、海绵纸、皱皱纸等,在相关的美术商店都可以找到。
2、撕纸的安全性
有的纸边角比较锋利,很容易划破宝宝的皮肤,因此,在宝宝玩撕纸的时候妈妈要从旁协助、看着点。或者妈妈可以找一些相对比较安全的纸张让宝宝撕着玩。
3、撕纸后更要注意卫生
每次撕纸结束以后,妈妈一定要把宝宝的小手清洗干净,防止宝宝在小手没洗干净之前吃手,或者用手拿纸吃。
灿灿妈妈听我说完,恍然大悟!怪不得这段时间灿灿这么喜欢撕纸,原来是他的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
作为妈妈,与其烦恼孩子总是“添乱”,不如想办法和孩子玩在一起。当然前提是一定要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知道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及时纠正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更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开心的走好幼少儿时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