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爱“捣乱”?你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崔玉涛的育学园 10-16阅读:5938次

最近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最近宝宝特别的调皮,爱“捣乱”,之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感觉很苦恼,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捣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吧~

在1岁左右,很多父母会抱怨,聪明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总是喜欢捣乱和搞破坏:

  • 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勺子丢到地上;
  • 有时候会把刚整理好的衣服都从柜子里拽出来;
  • 有时候也会和你唱反调……

让父母手足无措,大伤脑筋。为什么孩子突然变得爱“捣乱”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01

孩子爱“捣乱”的原因

运动能力迅速发展

在1岁左右,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迅速发育,孩子的动作技能迅速发展,扩大自己独立活动范围的愿望日益强烈。

因此,他们开始不断地独立尝试新的事情,进而获得各种经验,提高认知发展水平。

好奇心缺少满足

这个阶段孩子的知识经验非常贫乏,但好奇心很强,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事物都充满神奇和奥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在这种探索心理的驱使下,就会做出很多“捣乱”的举动。

自我意识迅速萌发

在这个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迅速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我”的力量,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

有意识的捣乱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可能会有意识地“捣乱”。例如,有的孩子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他们常常做出捣乱行为。有的孩子喜欢用捣乱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精力过剩造成的“捣乱”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父母所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可能会产生“捣乱”行为。

总而言之,“捣乱”是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是一种求知欲和创造生活的原动力。因此,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的探索行为,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限制孩子的探索性行为。

02

孩子爱“捣乱”的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捣乱”的行为,让父母头疼不已,甚至会“忍无可忍”。

面对他们的“捣乱”,特别是可能对他人产生干扰或具有危险性、破坏性的行为,父母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急于干预他们的“捣乱”行为,要努力分清“捣乱”行为的本质和动机,采取适宜的策略。

孩子“捣乱”的背后有什么秘密?父母要如何应对?

1 对好奇心引发的“捣乱”,父母如果一味地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会被扼杀。因此,父母要珍惜他们的“捣乱”,抓住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一方面,要给孩子介绍新接触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引导,把他们的兴趣和精力引到适宜的活动中,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2精力过剩带来的“捣乱”,父母要创造各种机会,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正确疏导过剩的精力。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比如,在游戏中,不要只给孩子玩具,要教给他们玩法,和孩子一起从玩具和游戏中获得乐趣。父母要“童化”自己,以同伴的身份和宝宝一起游戏,还可以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引导他们将捣乱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3 对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宝宝,父母要尽量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关心孩子,倾听他们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育,让他们理解父母是关心自己的,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保持正确的行为。

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先打“预防针”,让他们及时感受到父母的关注,避免引发其“捣乱”行为。

4 对有意而为之的“捣乱”,父母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事情平息之后,再指出其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父母也可以采取“自然后果”法进行惩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的“捣乱”和“不听话”,父母不能简单地阻止,也不能一味的应付和纵容,而要因情制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内容来源:育学园教育(微信号:yuxueyuanjiaoyu)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号 外

崔玉涛医生“2018我们一起长大全国巡讲”广州开启了!

讲座时间:10月21日(周日)14:00-16:00

讲座地址:广交会威斯汀酒店3F宴会厅

能够到现场见崔医生的小伙伴:

不仅能了解相关知识,家长们还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现场向崔医生提问,幸运的家长能够得到崔医生的现场指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