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的第一晚时产房里最爱哭的宝宝,那天晚上别的宝宝吃饱了就睡,他却哼哼唧唧一晚上,把护工阿姨累坏了。现在儿子六个月啦,进步很大,每天乐呵呵的,小区里的叔叔阿姨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乐乐”;
女儿小时候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声嚷嚷,现在她上小学二年级了,能跟大人心平气和讲道理,姥姥姥爷都夸她长大了。
孩子们能有这么,明显的转变,跟家庭沟通方式尤其是陪伴孩子成长最多的家长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在我们家,这个人就是我了。那么,我一般怎么跟孩子讲话?先请大家看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晚上宝宝使劲用小手揉眼睛,还把头抵在我的胸口,在我衣服上不停蹭啊蹭。这明显是犯困了,他半眯着眼,大声嚷嚷,有要哭开的架势。
我说:宝宝是想睡觉了,可是有些烦躁,睡不着,对不对?
边说,我边轻轻拍宝宝后背,宝宝咧咧嘴,不再出声,歪在我肩膀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场景二:宝姥姥带着宝宝从外面晒太阳回来,刚进屋,宝宝就开始哇哇大哭。
我走过去,看着宝宝的眼睛,说:宝宝在外面玩累了,现在觉得有点饿了,所以不开心,对不对?
这时,再把宝宝从小推车里抱起来,他就安安静静地看着我做喂奶前的准备工作,等待吃奶。
场景三:女儿在练习钢琴曲,有几个音符总是出错,她开始用手使劲摁琴键,嘴巴里恨恨的,呼吸也重。
我说:“这几个音你已经练了好几遍了,可还是没弹好,这是你完全没想到的,你不甘心,也不开心,是不是?”
女儿听完我这话,哇地一声哭出来。我搂住她,她肩膀颤动了几下之后,抬起头,跟我说:“妈妈,我没事了,我继续练琴了。”
这些场景相信您都不陌生吧?而我说的这些话,结构也基本相同——简单陈述事实后,说出孩子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并且,跟孩子确认。为什么孩子在我这么讲话后就不哭闹了呢?心理学对此早有研究。
在心理学里,我们把这种讲话模式称为“情感反应”,通过表述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从而达到“共情”的效果。共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就是将心比心。
身为父母,我们的这一句简单表达,就是在为孩子的情绪铺路,就是在告诉孩子,我看见你了,我懂你。孩子从我们的语言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被关注的,他们受阻的情感就得到了疏通,与之伴生的肢体反应比如哭闹、发脾气等就会随之缓解或消失。
千万不要觉得小婴孩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越早被共情,越能在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中得到滋养,越能建立安全感。有了安全感的孩子,自然哭闹就少。
好的父母就像是一个容器,能够容纳孩子的活力,以及各种敌意的情绪。孩子的敌意,破坏不了这个容器,同时,外界的敌意也破坏不了这个容器。这样一来,孩子就能确信,他是活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而这个安全空间的内化,就形成了所谓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才会给孩子提供滋养一生的动力。
也不要觉得,孩子哭闹不就是因为孩子有需求吗?我直接帮孩子满足需求就好了。父母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直接越过情绪,给出做事的建议。比如,看到孩子弹琴不顺利,上来就跟孩子说:你把速度调慢啊,你先分手弹啊;孩子说考试没考好,直接跟孩子谈学习改进方案。
错了。在回应孩子的需求之前,请回应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被尊重,被对待,被重视。只有得到了这种尊重,孩子才会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才能真正接纳父母有关做事的建议,让做事变得更正确更有效率。
父母用真正关照孩子的方式来讲话,先照顾情绪,后处理事情,这是让孩子不哭闹不发脾气的最重要原则,也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优先原则。
父母常常这样讲话,孩子会有什么收获呢?
首先,孩子能在父母的共情过程中学习识别各种情绪,给情绪正确命名。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但被情绪控制,说出很多伤人的话,做出很多非理性的事才是真正让人追悔莫及的。要舒缓情绪,识别情绪是第一步。以下这些与情绪感受有关的词语提供给您,看看,您是否教给过孩子?
其次,孩子能习得舒缓情绪的方法。
是人就会有情绪。经常被父母照顾情绪的孩子,能够清楚看见自己的情绪;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我的女儿在被我说中情绪后大哭一场,其实,这哭就是一种宣泄。她随后迅速调整状态,就得益于这种宣泄。
再次,孩子能跟父母建立比较深刻和健康的联结,会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父母经常这样讲话,孩子就常常觉得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因而也愿意打开心扉和父母交流。这种联结一旦建立,孩子就会把父母视为可以信任的人,即便是到了青春期,也能和父母保持有效的交流,父母会省心得多。
最后,孩子还能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照顾他人的感受。
在如今强调合作、强调共赢的时代,能够有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力,懂得适时共情,无疑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合作、融入感强的人,为孩子的成功助力。
陈述事实,描述感受,询问孩子是这样吗?父母越早这么跟孩子沟通,孩子从小婴孩到逐渐长大的获益就更多。这个简单的说话模式,您快试一试!
我写这篇文章花3个小时,您阅读此文只需要5分钟。如果方便,恳请您帮忙转发,让更多父母看到。也感谢您能关注我,给我继续写文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