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文 |安柏
来源 | 花生地
ID | Amber201606
1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里,陈小春带着儿子Jasper旅行,经常生气发火。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和儿子一起做任务的时候,因为Jasper走路慢悠悠、东张西望,结果陈小春冲他吼了一声“哎!快点!”
但是,真正令我们震惊的,是Jasper的反应。
他并没有大哭,也没有被吓到,而是一句话搞定了怒火中烧的爸爸。
当Jasper拿出喇叭说出:“你能不生气了吗?”的时候,我们更惊叹于这个孩子的情商之高。爸爸的火立刻被浇灭,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态度太差了。
在情绪管理上,孩子,有时候反而是父母的老师。我们常常在一天的忙碌过后,把最没有涵养、最没有耐心的一面留给我们的家人。
10月2日晚浙江经视播出的《茅莹今日秀》,主题是孩子情商管理和让娃自己设计旅行,作为特邀嘉宾,我在聊为何大人容易向孩子发火。
其实不是孩子不乖,不听话,只是意志力是有极限的,大人在白天工作或社交中意志力耗尽,所以回到家再也没有剩余的情商去应付孩子和家人。就是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强大的情商,能够克制自己的脾气,但是,还有一种情绪就像慢性疾病那样经常发作,而且难以治愈——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可以说,这个时代身为父母的我们,最大的焦虑,就是对孩子的焦虑。
孩子做作业太慢,练钢琴虎头蛇尾,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未来前途不明朗而孩子又不上进,都能成为焦虑症的导火线。
更别说还有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以前提醒我们的失败,现在又来提醒我们孩子的失败: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说:现代性要求我们更加努力,以确保自己不退出这场竞赛,即使这场竞赛本身就是所有紧张和混乱的源头……我们成了自己最大的老板,总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前进。
显然,在现代社会里,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过度的焦虑却真的是一种病。
2
有几个小技巧,让我们学会把焦虑关在门外。
1.设定界限
家门可以是一个界碑,提醒自己,进了家门,就不要再烦工作上的事情。
2.场合转换
回到家里,如果看到孩子冲你打招呼,或者小狗冲你摇尾巴,这种场合转换,就像一个开关,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柔情开启的开关,找到它,很好用。
3.运用发泄焦虑的仪式
比如让自己烦心的事情写在纸上,撕碎扔掉。
别小看这种形式。我以前工作特别忙的时候会失眠,很多未办事项浮上心头,我就会在床头放一支笔,一张纸,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轻松多了,也容易安眠。
4.如果门外实在解决不了,和孩子说明,并让孩子看到你解决焦虑的过程和方法。
5.如果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事后道歉。
比如像陈小春这样,发火了,怎么办呢?也不是无法挽回,当时陈小春就说“sorry”了。在晚上和儿子聊起这一幕时,陈小春更是向Jasper很认真地道歉。
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示范——相信Jasper长大后,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向别人发火时,他也会道歉的。
陈小春虽然脾气不好,但是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这让Jasper看到了父亲的不完美,和对不完美的补救,其实这也有利于孩子成长。
现实世界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如何去应对这个不完美,才是最重要的。
3
焦虑只是一种表象,治标还要治本——外界的威胁、对孩子过度的关切和控制欲才是导致焦虑的根本原因。
外界的威胁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只能增加自己的反脆弱能力去应对。
而对孩子过度的关切和控制欲,却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切,是一种天然的情感,但也要维持在适度的等级,如果过头了,就会演变成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董如峰老师说过,过度的关切出于3种错误认知:
1.父母追求完美,要求自己尽善尽美,也要求孩子尽善尽美。
要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同时承认孩子也是普通人,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也要有60分万岁的阿Q精神;在重要的事情上也不必时时能量满格,冲刺满分。
留点缺憾,留点改进空间,人生本来艰难,你不必再给骆驼上面增添稻草。
2. 对孩子需要24小时监控。
有句话叫做不聋不瞎不配当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家里如果规矩又多又严,那就不叫家了,只能叫做监狱。这样只会把孩子赶跑,或者让他无能。
3.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除了孩子3岁前家庭应该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其他时候,应该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这样也就不会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小问题而大惊小怪,患得患失了。
4
那么,用什么方法和孩子相处,才比较适度,也能缓解彼此的焦虑呢?
关键方法:倾听+非干扰参与
倾听:不打断,要有兴趣,不评价。
大多数时间我们不是在交流,而是轮番发表见解。我们也没有听,而是在不停地装弹药。
每个人都有做主角、被关注的需要。所以,在沟通中,每个人也都争先恐后地发声,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
了解到这一条人性,你就会明白,在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对孩子也是如此。你要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是需要让孩子做主角的,如果你只想自己把牢话筒,肯定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只有认真并用心去倾听,你才能知道,孩子希望的是什么;孩子看到你这么认真和用心地倾听,他也会愿意配合你,做出你想让他做出的行为或改变。
非干扰参与:有效陪伴并融入其中,高质量的陪伴。用心,投入,不干扰。
1.时间不用太长,有一定的规律性,陪伴质量高。
可以是晚饭后的散步时间,可以是睡前的阅读时间,可以是每周六的游戏时间。
2.尽量做到放松,孩子会缓解你的情绪。
一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地用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一举一动,也会忍不住地去纠正孩子的一言一行,这都是不够放松的表现。时时怀揣担忧和恐惧,这样的父母,享受不到陪伴孩子的快乐。
快乐投入,本来是我们小时候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我们长大了,就渐渐忘记了。
3.让孩子指挥你,支配欲强的孩子容易成功。
父母不要时时刻刻都想当主角,当主导,而是需要适时地把主场让给孩子,让他们来制定游戏规则,让他们来指挥你。
和花生出门旅行,说自己提不动箱子,他总会照顾我,帮我提箱子,虽然他只是个小学生。(我不是在把他当童工吧?)
其实家庭教育中,父母有时候要适当“示弱”。如果家长总是那么能干,帮着孩子安排规划好一切,那么你就不能怪孩子不能干。
会向孩子示弱,是父母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会适当示弱的父母,孩子才会强大。
4.有情绪的投入,表现出兴趣、欣赏、赞美。
不当主角,不意味着不投入,也请表现出你的正面情绪。
另外还有一点,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守规矩讲礼貌,给孩子定了很多规矩,如果孩子违反就会发火、焦虑。你可以假装发火,让他知道违反规矩是要受惩罚的,但是你却不用太焦虑。
董如峰老师说,有时定了规矩,还是希望孩子试着违反下的,这样的孩子才有探索精神。
想一想你小时候是怎么和老师家长作对的,上课偷看武打书,下课抄别人作业,逃课出去打老K逛公园,现在回想起来,不也很好玩吗?难道不也是生而为人,那特别有趣的一部分吗?
对孩子,少一点焦虑,多一点祝福,祝你和孩子都拥有快乐的人生!
让贝嫂为之着迷的护手霜!英王室御用配方,让双手回归婴儿般娇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