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讲到孩子人生三个台阶的描述,觉得挺在理的。
她所三个台阶分别是 6 岁、12 岁、18 岁。其中 6 岁之前又分成两个台阶:0~3 岁,3~6 岁。
0~3 岁是情感培养,3~6 岁是性格培养,6~12 岁是能力培养,12~18 岁是尊重教育。
对孩子来说,0~6 岁这个阶段,太过重要了,会奠定一生的性格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去产检,在听胎心的地方,有个小男孩大概有 5 岁的样子,一直在跑来跑去,并大声尖叫。妈妈在做监测,爸爸站在门外一直发着呆,也不制止孩子。
而且随意进入女卫生间,即使妈妈撵他出去了,孩子还是随意跑入,孩子爸爸也不把男孩带进男卫生间。
在公共区域,经常会听到孩子喧闹的声音,虽然爱玩是天性,但也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矩。
不要感觉孩子还小,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就看家长会不会严格约束。
对 0~6 岁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所懂的规矩,对以后的行为规范,有长远影响。
6 岁前,该知道的三个规矩
对六岁前的孩子,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行为准则,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绕着他在转的,他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避免孩子变得自私、没礼貌,甚至叛逆。
规则的形成,要从家庭成员开始形成,包括生活习惯、行为准则等。
有规则感的父母,无形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规则榜样,而且也会把这种规则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1.家庭成员之间也不能随意打扰
很多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即使当前工作很忙碌,如果孩子过来打扰,也会放下工作陪孩子玩耍。
如果当前工作并不紧要,父母可以放下随时陪孩子玩;如果工作比较紧要,可以跟孩子商量,当前是妈妈(爸爸)的工作时间,孩子可以在多少时间之后,再来找妈妈(爸爸)玩,但是这个阶段,他要自己独立玩耍,或者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相处。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随意打扰是尊重。当然,作为父母也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很多孩子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些父母总是时不时要问下孩子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东西,也是不礼貌的一种过程,也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这样子的规则,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朋友。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物品可以随意支配
孩子满周岁之后,就慢慢有“我的”的概念,对于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个阶段,父母都完全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错觉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要到的,可以归属自己的。这是不对的。
父母要在6岁前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地帮助还记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父母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的界限,明白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哪些物品是别人的,帮助孩子分明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家长也可以经常提问,让孩子独立判断,并为他立下规则。
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自己的东西可以归自己支配。
3.做错事情要道歉,也可以要求别人道歉
6 岁前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其实已经懂事理了。父母要及时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做错事去要用于认错,并及时改正,这才是懂礼貌的孩子。
但父母如果做过事情,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为孩子树立一个号榜样,和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子孩子既能认识自己的错误,也能有被尊重的感觉。
6 岁前的孩子,是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爸爸妈妈要给他们立下严格一点的规矩,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规则要遵守,父母也要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