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那不到1岁半的女儿运动能力发展神勇,每天嚷嚷着出门,哪是我遛她,分明是她遛我。
这不,爱跑爱跳爱爬楼梯的她,又爱上了挂单杠,我也不知道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腹力和臂力,虽然觉得挺危险的,也不“淑女”,我还是只做好防护动作,任她玩,而不直接阻拦。
这天,小区休闲角,娃正玩的欢,站在一旁围观不敢上前的小哥哥——他妈,不淡定了。
“壮壮,你也试试呀,你看妹妹是女孩都能玩,你不喜欢吗?”壮壮妈边说边往前拱孩子,壮壮露出害怕的神情,扭头扎进妈妈怀里。
“怎么这么胆小啊?你是男孩子啊,怕什么!”壮壮更害怕了,哇的哭了起来,拽着妈妈就要往外走,壮壮妈面露冏色和我碎碎念,“这孩子,都是被惯的,男孩嘛,就是得敢闯,不过你家这个,大了可不得了啊!还是给她多玩点娃娃什么的吧。”
呵呵……我笑笑,没有说话。
男孩要粗养、女孩要娇养???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粗养、女孩要娇养”,诸如此类的言论,网络上一搜一大把,连明星也来凑热闹:
为什么同样是掌心里的宝,却要区别对待呢?大家是这么说的:
总结一下就是,男女性别有属性,社会角色有不同:男孩长大要撑起一个家、成就一番事业嘛,因此必须“勇敢”,教养严厉点好;而女孩要嫁人、做妈妈,过稳定幸福的生活,因此要“温柔以待”,获得更多的怜惜和宠爱。
我不否认这种男权思想下的价值观,还是有相当多人买账的,要不然怎么到处都是全职妈妈,却不见“全职爸爸”;男人事业有成很棒,女人若是职场高管,就容易被扣上“女强人”的帽子,还总有人来问你:事业和家庭到底如何平衡?
可是,粗养男孩、娇养女孩,这是唯一且正确的价值观吗?
对待男孩女孩,你真的没有偏见吗?
尽管我们都想挣脱这种“偏见”,以为自己绝不会因为性别而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还是在不停的中招。
《游戏力》这本书中,分享了两个著名的实验:
1、 一个只穿着尿布的婴儿在大桌子上爬行,被试者中,一半人被告知这是男孩,另一半被告知这是女孩,结果,当婴儿哭了的时候,被告知是“男孩”的那组,明显等待更长一点的时间才去安抚孩子,而被告知是女孩的,则会快点去“抱”她、和“她”互动。
2、 录像中,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因为玩具突然弹跳出小丑而哇哇大哭,被告知是男孩的那一组,认为男孩是在“生气”,而被告知是女孩的那组,则认为孩子是在“恐惧”。
可笑的是,被实验的婴儿,明明是同一个呀!可见,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的区别对待他们了:
- 女儿是“小棉袄”、儿子是“小捣蛋”;
- 女儿琢磨着送去学琴跳舞,儿子就各种体育运动班;
- 女儿哭会让人怜惜想要好好安慰,儿子犯错就觉得“打打更皮实”;
- 女儿玩玩闹闹会被喝令“文静点”,儿子爱照镜子会被指责“男孩子臭什么美?”
……
请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我并不主张要混淆性别,把女孩变成男孩、男孩变成女孩,可是亲爱的,你有没想过,如果我们一直不自觉的按照上述价值观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我们的女儿,会因倍受宠爱保护而缺乏勇气;我们的儿子,会因为被要求必须勇敢坚强而缺少了关爱。
请不要单一的根据性别去“穷养”、“富养”、“娇养”、“粗养”孩子!
请给女孩更多勇气、
给男孩更多关怀!
亲爱的女儿:
我愿意看着你抱着洋娃娃、玩着过家家、扎起N个羊角辫儿,也愿意看着你拿着小木棍儿去抠洞洞、捧着水枪快乐的奔跑、在草坪上踢着球大声的笑;你可以喜欢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我也乐意带你认识《疯狂动物城》里勇敢的兔Judy、《冰雪奇缘》里不等王子来救赎、自己就是女王的Elsa……
亲爱的儿子:
我喜欢爱探索、爱捣蛋、爱上蹿下跳的你,也尊重会胆小、会害羞、会排斥陌生人的你;我会鼓励你认识新朋友、尝试没玩过的游戏,也接受你想安静的待着,玩你喜欢的重复的但很有安全感的游戏;你可以举剑高呼,“这是我的城堡”,也有权利躲进妈妈的怀里说,“我真的很怕黑”……
我们常说,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好听,也是陷阱。最可怕的那种陷阱,就是一直脚踏在危险四周而不自知,不断的强制孩子变成我们以为的好的样子。所以,孩子,我宁愿你独特而有瑕疵,也不希望你与别人“完美”得千篇一律……
让咱们的小公主多一些自由探索吧,也多去关心小王子们的感受,让孩子明白尝试与脆弱没什么大不了,都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吉吉后记:
这天晚上,老公看着要“翻越婴儿床”的女儿,和我说: “咱姑娘这是要芭蕾啊,还是跆拳道啊?”
哈哈,随她,只要她喜欢就好。我才不会因为她是女儿,就只要求她胭脂女红温柔贤淑呢!女汉子也好,女侠也罢,首先,请让孩子成为她自己。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1
吉吉:manc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