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腼腆不是性格问题,真实的原因一直在被家长忽视

作者:沛泽妈读心理 12-07阅读:2967次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

老师教小朋友唱一首新歌,有的孩子明明能唱得很好,却不敢大声唱出来;

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总是跟在别人身后,唯能力强的人马首是瞻;

和小伙伴发生不愉快,小伙伴据理力争,可我们的孩子却低着头看着地面,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

不少家长会认为“孩子内向、胆小、腼腆,孩子就是这个性格。”我并不认为这是性格问题,甚至可以说孩子的这些表现与内向、腼腆关系都不大,而是自我效能感太低。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与一个人的个人能力水平相关,但并不代表个人真实的能力水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面对同一个挑战时,有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勇敢,跃跃欲试,他对自己能做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并肯定自己能做好;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畏首畏尾,站在队伍后面,希望老师不要叫自己的名字,他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做不好。

孩子为何会有不同的表现,与自我效能感有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效能预期,一个是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指的是“我能做什么?”结果预期指的是“我能做成什么样”。自我效能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可能符合客观实际,也有可能不符合客观实际。

表现积极的孩子说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高,表现畏首畏尾的孩子,其自我效能感就低,但不能说他们的自我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即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就一定能将这件事做好,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就一定做不好这件事,但不可否认的是,积极的心理因素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还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自我效能感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期望值与自尊心,让孩子感到愉快,乐于接纳自己,善于与人交往,从而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


提高孩子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无法形成正确且稳定的自我评价,家长及老师对幼儿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而自我效能感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形成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逐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评价。

1.多让孩子尝试,给他体验成功的机会

孩子亲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孩子的信心,相反,屡次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降低孩子的信心。

昨天,有一个宝妈和我谈到她的女儿,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她女儿非常害怕蜘蛛网,看到家里某个角落里有蜘蛛网,孩子就会很惊慌。这个女孩已经8岁了,为何对蜘蛛网这么恐惧呢?

女孩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担心孩子磕碰,也担心孩子因为不讲卫生而生病,所以,对孩子的控制比较多。孩子第一次伸手想去摸蜘蛛网时,奶奶立马严肃地警告孩子,“你摸吧,蜘蛛出来咬你!”


对于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她是无法明白蜘蛛是什么东西的,但他从奶奶故作紧张、恐惧的表情上,知道蜘蛛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定很可怕。

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害怕蜘蛛网了,因为这样的控制遍布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最终导致这个孩子特别胆小,看到外面有人牵着狗绳溜一只很小的狗,孩子也会吓得脸色煞白,在上学的路上遇到同学、熟人从来不说话,别人与她打招呼,她低着头走过,就像没听见。

这个女孩自我效能感低就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她很少体会什么是成功,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去掌控,更多的时候她感受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否定,“这个别碰”“你不会弄”“你老实一点,不然把腿摔断了。”

信心来自哪里?来自孩子一次次成功经验的积累,每成功一次,孩子就觉得我行,我可以。还记得宝宝迈出的第一步吗?孩子是不是紧张中带着小兴奋呢?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验。


2.孩子失败时,家长别落井下石,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摔了一跤,疼得直哭,“怎么那么笨,走路都摔跤,没长眼睛啊!”

考试没考好,孩子很难过,“你难过什么啊?这是你自己考出来的成绩,你就这水平有什么好难过的。”

孩子参加歌咏比赛,没有拿到一个好名词, “你和***一起上课,人家怎么唱得那么好?”

以上这些话语中都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你笨,不如别人。孩子遭遇失败时,他本能地就会质疑自己的能力,父母如此评价,更加坚定了孩子的看法——我很笨,从而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其目的是淡化失败的经验,降低它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3.让他在小伙伴那里找到自信

我第一次带二宝去玩滑梯,二宝不敢从滑梯上面往下滑,其实他非常想去做,可他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与勇气,于是,我就让他站在一旁看和他同龄的孩子是如何做的。

“你看,乐乐都滑下来了,他好勇敢啊!”慢慢地,二宝也跃跃欲试了,当他第一次从滑梯上面安全地滑下来时,非常兴奋,信心大增。

如果孩子不敢做某件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同龄人那里找到替代性经验,他会觉得“他可以,我也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寻找的对象要与孩子的情况差不多,不能两者太悬殊,比如,让妹妹与年龄相差较大的姐姐比,这会让孩子会更加没有自信。

孩子是一株幼苗,要长大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心灵的浇灌,才能成为一个阳光、积极、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