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家庭调查报告:三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更优秀!教育观念大颠覆!

作者:母婴参考 12-11阅读:1601次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山东和江西四省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做了一次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覆盖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那么教育观念,而那些孩子成绩优异的家庭,往往具有下面这几个特点——

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家庭娱乐活动多的家庭

调查显示:几乎每天或者每周有2~3次机会和家人共进晚餐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都比较好。这是因为晚餐时,家人往往会进行交谈,话题包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也会与孩子变得更亲近。

此外,父亲多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玩智力游戏、运动、修理东西,或者聊天谈心,对孩子的学习都有明显影响。

二、孩子会分担家务的家庭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这是因为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加自觉,更有自我约束力,因此在学习中也可以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三、物质鼓励更少的家庭

很多家长都会用物质鼓励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与孩子的成绩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和家人之间良好的情绪反馈。

因此,当父母之间出现教育分歧时,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比例高达76.10%,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1.98%。同样,“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比例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比例仅为12.48%。

而常用物质方式鼓励和支持孩子,往往会造成误导,让他们把父母的关爱简化成物质满足,削弱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导致慢慢疏离,最终形成冷漠的恶性亲子关系。

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家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爸爸是隐形人: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少,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越差,不擅长数理化等科目,而且动手能力也更差。尤其对男孩而言,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会使男孩的性别认同弱化,由于常常被母亲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他们会变得脆弱娇气,不敢直面困难,爱逃避。

2、闲暇时光父母喜好打牌:父母的娱乐习惯对孩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父母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时,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父母看电脑玩手机,子女成绩优秀比例为27.43%,父母打牌娱乐,子女成绩优秀比例为24.90%(c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