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悲剧:“我恨她!我为什么要有父母?”

作者:壹父母 12-12阅读:2102次


罗小朵朵 / 文

12月2日,本该是一个平常的周日,湖南12岁少年吴某康却在这一天,向自己亲生母亲挥起锋利的菜刀。

最终,母亲被砍二十多刀,死在家中。

究竟什么事,会让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怀有如此深的仇恨,竟连砍二十多刀泄愤?

事情的起因是吴在家抽烟,母亲发现后严加训斥,气急了就用皮带抽他,男孩遂心生怨恨,去厨房拿出一把菜刀……

悲剧发生后,有人反思其母管教不当;有人斥责儿子太没人性!

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吴某康是个留守儿童。


“我就是恨她!”

当被问为什么杀害母亲时,吴神情冷淡:“我就是恨她!”早在日记里,他就写下过“憎恨母亲”这样的话。

吴某康出生后,父母就在外打工,母亲长期不在他身边。

“这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被宠坏了。女儿是这两年回老家生二儿子,才开始带他。”吴某康外公说。

“孩子父亲主要在外挣钱,对孩子的管教比较少。”

“有一次我给他二十元钱,他觉得少,还打了我几下。”

“女儿看他抽烟、经常玩手机,不听话,会骂他,但是很少打他。反而是他经常不高兴就打他母亲。”

之前吴某康曾偷了爷爷1000多元,“他爷爷也不批评他,警察带他回事发现场了解情况,他爷爷还摸了摸他的脸。”

关于性格,村民说:“他平时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比较沉默。”

“警察带这孩子回案发现场了解情况,他居然还在楼下笑。脸上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这是邻居的叙述。

我们可以借此拼凑出吴某康的成长轨迹:母亲生下他,却没有亲自抚育;爷爷奶奶一直过度溺爱,纵容恶习;长大后母亲突然回到身边,却不懂如何管教,只会打骂;母子俩矛盾日益加深,终于爆发。

悲剧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种子。十年前母亲“抛弃”他,不管他,唯有爷爷奶奶宠爱;十年后,母亲回家强行进入他的生活,还是一个会打骂他的“恶人”,怎会不恨?

公益组织“上学路上”曾做过一个调研,超过10%的留守儿童称自己的父、母亲会在一个月内遭受意外死亡,对父母的怨恨程度令人震惊。


“就像远房亲戚

突然对你颐指气使”

东东8个月大就和父母分开了,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直到上初中,母亲来陪读,母子俩才开始正式相处。

这时候,诸多矛盾显示出来。

东东不满母亲:“她居然理所应当觉得孩子就该听自己的,居然还觉得我是她的孩子,奶奶只不过帮她管管而已。一个从小连见都没怎么见过的人,就像个远房亲戚,突然对你宣誓主权、颐指气使,搁谁谁不生气。

于是,东东就和母亲对着干。母子俩开始无休止的争吵、冷战。

“她发泄愤怒的时候,拿起木头小板凳和皮鞋就往我身上招呼,现在想来下手真是重啊,而我自然绝不会松口。”

庆幸的是,这个故事最后没有发展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东东努力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接着又上了研究生。

他和父母表面上和平相处,心中却始终无法释怀:

“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有父母呢?如果我是个孤儿多好,如果我只是一个纯粹的留守儿童多好。那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怀着我的祖父祖母们给我的希望一直走下去。我再也不想见到他们,再也不想!”


“一切都是钱嘛,

没有钱不行的”

不想再见到父母的,还有17岁就辍学打工的丽琴。

纪录片《归途列车》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琴出生在四川农村,1岁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父母则去广州打工。

丽琴5岁时,弟弟出生。从此,两个孩子相伴在外公家长大。

春节是一年里唯一可以见到父母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在外面再辛苦,都毫无怨言,我们只能在经济上多挣点钱支持你们。”

丽琴读高中了。母亲春节回家时和弟弟开玩笑:“我不准备出去了,我回来带你读书。”

丽琴立刻一脸嘲讽地对弟弟说:“你放心,她不会回来带你的!”

之后,丽琴最爱的外公去世,她在拜祭时哭着说:“我不想见到我爸妈,我和他们关系一直都不好。”

丽琴怨父母“一切都是(为了)钱嘛,没有钱不行的”。

裂痕早在女儿心中产生。

有一次,丽琴在和父亲的争吵中爆了粗口,于是,愤怒的父亲和女儿扭打在了一起。

当女儿被父亲打倒在地,然后狼狈地爬起来时,她对着镜头哭喊:“你们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

这次冲突之后,丽琴和父母彻底决裂,不再读书,离家来到深圳做了一个迪厅服务员。

她打扮时髦,常流连于夜店,家乡对她“始终是一个伤心的地方”。

丽琴弟弟上初中后,母亲终于回到家里,她说:“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像女儿那样。”

提起女儿,母亲就抹眼泪:“现在她不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在哪,在干什么。”

十六年前,第一次出去打工的时候,有人劝她还是把小丽琴带大点再出去,“但我还是走了,身不由己,生活所迫。”

十六年后回忆起这个决定,她有没有后悔?


“感情这东西

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位在子女成长中缺席的父母,都会被子女所怨恨,但吴某康的父母得到了最残忍的报复——家破人亡;丽琴的父母“失去”了女儿,在日复一日的心痛中度过。

对另一些父母的惩罚,则是永远得不到儿女的真心。

小wei5岁时,父母外出打工,她被寄养在亲戚家,读高中时母亲才回来。

“从小听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爸妈不要你了,所以你才需要住在别人家。”

但小wei很争气,成为村里第一个读高中的女孩,又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我没有任何立场可以怪我爸妈,如果没有他们出去打工,我可能和其他同龄女孩一样,初中没读完就进工厂了。”

在别人和父母眼中,小wei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孝顺女儿,生日、节日会给父母买礼物,父母生病了,她也忙前忙后照顾。

“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对他们没有感情,是从心底里的冷漠,只是道德、理智告诉我必须对他们好,我要报答他们。他们被病痛折磨时,我内心其实没有任何波澜,就像自己在看一部电视剧,还是不怎么让我入戏的电视剧。”

“我妈现在经常说,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怎么我养的女儿和亲妈话都不多。”

“我对爸妈没有恨,但是也没有爱,有的只是感激。感情这东西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心里住着一个哭泣的小孩”

在孩子心中,其实跟着父母流离,远远好过在家孤独留守,但是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很多父母不得不狠心把孩子留在家乡。

只是,由此给孩子造成的情感上的伤害,却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

一个志愿者讲了这个故事——

有个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终于回到家里,他自己却跑回了学校。问他为什么,他特别气愤地说:“他们买了点儿东西就想收买我!”

童年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整个人生都会被“缺爱”的阴影笼罩着——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囚禁在一个阴暗的牢里,可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走出来。”

“即使今天已足够强大,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哭泣的小孩。”

“没有安全感,有心事就会积压在心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钱很在乎,害怕没有钱的感觉,有时会感觉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

“我想我此生都不会生小孩!非常坚决!”

而这个阴影,在孩子长大后,即使花上十倍百倍的力气,都很难驱散!


作者有话说

在留守儿童中,仍然有坚强乐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孩子。就像文中的东东和小wei,我们不能对他们随便贴标签。

但在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下面这些问题也的确更容易存在——

隔代养育、溺爱、被虐待、结交不良朋友、沉迷上网、辍学、与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等等。

“12岁少年杀母”悲剧已经发生,但最可怕的也许不是悲剧的发生,而是悲剧被遗忘!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感受。


- 作 者 -

罗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作者

家庭摄影师、80后文艺女青年、前媒体人

推荐阅读

安全感 | 贴标签 | 专注力

育儿随笔 | 自卑 | 亲子游戏 | 自信

奖惩 | 学习 | 情绪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