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可易易
儿子出生了,看着他红红的皱皱的小脸,你发誓,你要给他世上最好的爱。
儿子两个月,朋友前来探望,为了向她展示宝宝的可爱,你强行将宝宝弄醒,你说:“儿子睁睁眼,看看你干妈。”
儿子十个月,看到地上石头,想摸一摸,你赶紧把孩子抱起:“地上太脏了,不能碰。”
儿子一岁多,会走路了,来到卫生间玩水,弄得满身都是。你生气地大吼,“以后不许这样了知道吗?!把衣服都弄湿了,会感冒的!”
儿子两岁,家里来了客人,客人的女儿看上了儿子钟爱的小狗玩具,哭着要带走,儿子紧拽着不放,你强行拿走,给儿子说:“妈妈再给你买新的,好孩子要懂得分享。”
儿子三岁,送去幼儿园,第一次离开妈妈来到陌生的地方,孩子哭了。你说:“你是男子汉你知道吗?男子汉不能哭。”
儿子四岁,带他去买衣服,儿子相中了一件小迷彩服,你说:“那个不好看,妈妈给你买身牛仔吧,今年流行。”
儿子五岁,想自己洗衣服,却弄得满地是水,你生气地说:“早就给你说你弄不好,你就是不听!”
儿子六岁,参加学校组织的晚会,一场街舞跳下来,你说:“儿子,你跳舞怎么面无表情啊,表情再自然一点就好了。”
儿子七岁,想报名学习架子鼓,你说:“学架子鼓有什么用?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比什么都强!”
儿子八岁,出去玩回家晚了,你说:“知道我们家的规矩吗?去墙角站着去!”
儿子九岁,大年三十家庭聚餐,聊起孩子的成绩,你说:“你看你家儿子多聪明,我们这个就是‘笨’,脑子不开窍。”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发现儿子变了,班里举行比赛不愿意参加,再也不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了,回到家就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你想问问他在干吗?换来他不耐烦的回应。你想偷偷看看他在日记里写的什么,却发现早已上了锁。
你从邻居那里听说,他放了学爱去网吧上网。你慌了神,赶去网吧里一看,他正在玩游戏,满脸兴奋。你把他带回家,告诉他,玩游戏影响学习。他丢下一句话,转身走了:“我能从游戏里找到尊严。”
你这才意识到你似乎从未尊重过儿子,从未真正听过他的心声。孩子困时需要睡觉,不是配合你去炫耀;孩子探索时需要鼓励,不是强行打断;孩子拥有支配自己玩具的权利,不是配合你表演“好家教”;孩子的进步需要肯定,他不需要完美;孩子有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利,不是父母沽名钓誉的工具;孩子的心情需要体谅,而不是死板的制度;孩子的自尊需要维护,而不是攀比和嘲讽。
尊重是什么?尊重是把孩子当成和我们自己一样的独立的存在。孩子想要用自己的双手探索这个世界,他想看到自己像爸爸妈妈一样“厉害”,他渴望成长和认同,他想拥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他希望得到尊重,这对他人格的发展和自我的建立意义重大。
而这,妈妈都忽视了,她觉得,孩子这么小,他懂什么?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孩子把熟睡的你叫醒,你烦不烦躁?如果是朋友把房间弄脏了,你会不会大吼大叫?如果你被当众指责“笨”,心里会不会很难受?如果孩子让你穿上一件不喜欢的衣服出门,你高不高兴?如果是面对你的领导,你敢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吗?
只要换位思考,你就会懂得,当你不尊重孩子时,他根本感受不到你的爱。这就是亲子关系恶劣的根源。
自尊,在孩子幼小时就形成了,父母对孩子自尊的形成影响巨大。
有一类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给予孩子机会体验自己的能力、充分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他们的孩子往往能够建立健康的自尊。
而另一类父母,喜欢把孩子当个小玩意一样呼来喊去,像训练动物一样强迫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认为自己是权威,孩子不按照大人的观点做事就是“不听话”。他们的孩子发现自己得到爱是有条件的,或者父母包办过多无法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就会形成不健康的自尊。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应拿来比较;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规律,不要期望过高;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别急于否定;孩子出现问题时,要予以帮助,而不是打骂;孩子进步时,鼓励而不是过度赞扬;孩子犯错时,告诉他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失败是成功之母。
提高你的自尊,做个能够接纳自己错误和不完美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做个能够接纳孩子弱点和意见的父母,尊重孩子,他才会更加自尊,才能更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