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方法,孩子“反抗期”不头疼!

作者:木可易易 12-26阅读:1621次

文/木可易易

有一天,有个男孩的妈妈在育儿群里求助:“自打儿子上了幼儿园,怎么感觉像变了一个人?”

大家忙问:“怎么啦?”这位妈妈说:“原来孩子可听话了,可最近却天天跟我对着干。我说该吃饭了,他偏要再玩一会;我说天冷了穿上大衣,他非得脱下来往外跑;甚至连每晚刷牙都免了,抱着枕头就要睡觉。批评他吧,他就大哭大闹,真是逼得我一点办法没有。”

很明显,这个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会变得不听话,急躁,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不允许别人干涉自己。而2-5岁往往被称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终生性格的形成。

孩子刚出生时,对一切一无所知,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等他长到两岁左右时,开始产生“我”的意识,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对掌控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欲望增强,同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变“强大”了,试着反抗大人的保护,他希望通过对大人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以此获得大人的认同、尊重和成就感。

这个阶段来临时,父母要多一点耐心和宽容,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肯定他是个独立的、有想法的人,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更有自信地度过这一时期。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适当放手,满足合理愿望

面对孩子的愿望,父母不要限制太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孩子要扫地,不妨先让他扫,等他扫完了,再和他一起扫;孩子想自己穿鞋,不妨让他穿,等他使劲时,悄悄在背后拽一下;孩子要自己洗衣服,那就给他递肥皂,帮他挽起袖子,让他的好奇心得到充分实践。

正面引导,拒绝错误要求

面对孩子错误的想法,父母要用正面的话和鼓励的方法引导孩子。比如孩子爱撕书,当他拿起书来时,妈妈立即对他说:“翻书本要这样,捏着小角,轻轻翻。你看,这群小朋友在干吗?”用正面的话语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书里有趣的故事上。

比如孩子要拿暖壶,你上前把暖壶拿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说:“妈妈太累了,你帮妈妈扫一下地吧。”

孩子不肯进餐椅吃饭,那就拿些小面包、小点心哄哄他,看他吃得高兴时,再把他抱进餐椅。

记住,生硬地拒绝往往于事无益,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分散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

反其道而行,达到预期目的

因为孩子总爱和父母对着来,所以父母可以反着要求孩子,明明希望他带上水壶,却对他说:“你别带水壶了。”孩子听了,就会非要带着水壶出门,这样,父母的目的就达到了。

巧用选择句,避免冲突

如果想要孩子少说“不”,父母就要自己注意避免用这个词。把危险的物品锁起来,或者盖好盖子,不让孩子看到。

还可以使用选择句,让孩子自己选择,避免权力之争。

例如把“你要洗澡吗?”换成“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小水桶?”;把“过马路时要牵着大人的手”换成“过马路时,你想牵着爸爸的手还是妈妈的手?”;把“穿上这件衣服”换成“你想穿这件衣服还是那一件?” 孩子被赋予了权力,就会乐于参加选择,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既不一味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他们的愿望,多用鼓励的语言,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引导他平稳顺利地度过“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