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以为的爱,其实却是“用力过猛”

作者:运动宝贝 12-27阅读:465次

育儿解读

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实施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没有爱,而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缺少正确观念和有效方法。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委员会委员蔺国宪教授在中国各地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中国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超过90%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没有落实到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方法上来。也就是说,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迷茫的、无措的。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说:“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不仅仅是去帮助他。而是应该在能帮助他的同时,留给孩子充分挣扎的权利。育儿的大忌莫过于急功近利,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去亲身体验事物的机会。没有体验过生活的成长,又何来生活的智慧和情商。

记得,《古今谭概》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故事,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就是溺爱。

正确培养孩子身心健康

赋予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俗话说:“养在先,育在后”,父母通过对孩子的精心呵护,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为孩子搭建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孩子有能力去尝试探索,去结交好友,让自己融入环境,适应环境。同时,孩子要有一定的金钱观,长大后他要有满足自己和家庭的基本的经济支撑能力。再者,孩子的人格和心智应该具有稳定性。他能不随波逐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安定的心。人安定,心愉悦。最后,激发孩子做事情的内驱力,希望孩子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仅仅依赖于他人和社会的评价。

孩子是一个有生命的意识主体,因此家庭要有强烈的观念,赋予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他会被自然美景感动,能为一花哭,为一草动,有一颗会被美好感动的心。他能发现艺术、欣赏艺术、追寻艺术,能享受到生而为人的快乐,相信他的人生是富足生动的人生,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用“可以”取代“不行”

耐心解释说出感受

心理学家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另外,萨提亚实用心理学林文采女士指出,对于孩子的缺点,你要无条件地接纳,接纳他们的缺点,接纳他们常惹你生气,接纳他们无法成为你心目中的完美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作为家长的你,首先要做的是接纳,而不是一开口就指责。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更乐于接受。育儿是讲究技巧,不同的表达方式,取得的效果可能也会天差地别。

培养孩子的方法和习惯

提高相关的适应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不仅要告诉孩子“是什么”,还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更要告诉孩子“怎么办”。我们很多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这学那,实际上知识告诉孩子“是什么”,比如学习认识字,只知道这个字怎么读,代表什么,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家长不太重视,如何培养孩子认字的兴趣,告诉孩子认字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字,家长就往往更忽略了。而后者,正是方法习惯的培养问题,这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方法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是整个育儿过程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孩子尽早接触各种环境,并认识思考各种问题,动口动手解决问题。

明白早教的意义,懂得如何为人父母

孩子教育的过程仍旧是在日常点滴之中。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延伸对于孩子语言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培养,更多的是“养成”的过程。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丰富的。但学习的能力,是在出生时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从零岁开始。

当然,我们也可以别用“教育”这么沉重的词——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空间变化、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刺激,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被重视、被理解、安全、自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