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这样想的同时我心里一惊,我对福林好像也经常这样唠叨。
这时我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原来我也是一个“唠叨”的妈妈。
孩子写字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纠正他经常会犯的错误,就连用橡皮的方式我都好像说过好多遍,原来孩子也一直在忍受我的啰嗦和唠叨,想必当时福林也会在想说:我知道怎么写字!
不知道有多少宝妈和我一样也犯了这个错误,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好,需要我们时刻提点,但有时正是这样一种“自以为是”,对孩子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
首先,妈妈的啰嗦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次叛逆,第一次是对妈妈的叛逆,这就是为啥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幼儿期越长大越烦妈妈,同时开始崇拜爸爸,这时候爸爸妈妈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妈妈管的太多,而爸爸会鼓励自己勇敢尝试。
第二次叛逆是对爸爸,这时候孩子想要对更大的事情做主了,这时候的阻力往往会是爸爸。这两次叛逆,都是孩子对自己自我价值的守卫。
当妈妈总是觉得孩子会出错,总觉得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一遍一遍的叮嘱,虽然这是出于一偏爱子之心,但是孩子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受到了质疑,这个时候孩子最可能采取的姿态,就是反抗。
每天写完作业,你都催着孩子快点把书包收拾起来,很多孩子就是会叛逆,他会觉得我想要什么时候收拾,这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现在非要听你的呢?
有时候正是因为妈妈这样的提醒,孩子反而容易忘带东西,然后宝妈就会觉得,看吧,当时我说让你收拾好你不听,想想孩子此刻会是什么心情……
宝妈还有很多说过不止一遍的话,“多吃点菜”、“多穿点衣服”、“赶快写作业”,这些话听得太多,孩子已经能够自行过滤掉了,所以它们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每天都说这些话,好烦呀。
其次,妈妈的啰嗦会让孩子丧失自我提醒机制。
在妈妈事无巨细的照看叮嘱之下,一部分孩子选择叛逆,一部分孩子成为“妈宝”。孩子,是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能成长出多大的本事的人,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妈妈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了,孩子如何进行自我能力的锻炼呢?
况且,很多时候,语言的力量是很弱的,来自别人的提醒,远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下得到的教训深刻。
如果妈妈每天看天气预报,然后提醒孩子今天要穿厚一点,今天要带上雨伞,那么孩子永远也记不住,出行和做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天气因素,提前做好预案,这样才不至于在大雨来临的时候被淋湿。
当然,不唠叨不意味着不去关心和提醒孩子。
面对孩子没有尝试过的新事物,宝妈还是需要把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提前告诉他,或者帮助孩子做好计划方案,等到真正操作是,父母就没有必要当指挥家了,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可不是牵线木偶。
如果孩子做事过程中真的有不对的地方,只要不是后果比较危险,宝妈可以暂时忍住自己的唠叨,等到事后和孩子一起总结。这不仅能锻炼孩子当下的应变能力,还能让孩子养成事后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这时宝妈的建议,才能真正被孩子听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