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了就哭闹耍赖皮?妈妈这样做,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1-15阅读:2063次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玩,朋友七岁的女儿拉着我一起下跳棋,闲着没事干,我也乐得跟她玩一玩。

作为一个资深的跳棋爱好者,下赢一个七岁的孩子那是小菜一碟,下第一局的时候,我很快就赢了,孩子一脸写满了不高兴,我安慰她说:“你才七岁跳棋就下这么好,真是很不错,阿姨十七岁才第一次下跳棋呢!”孩子听我这样说,撅着嘴说:“那我还不是没赢你!”非要拉着我再下一盘,嘴里说着非赢我不可。

又下了一盘,结局不言而喻还是我赢了。我走完最后一颗棋子的时候,小女孩突然把棋盘一把掀翻,“哇哇”大哭起来:“应该我赢的,为什么是你赢!”

看到她突然情绪崩溃,我吓了一跳,她妈妈赶紧过来安慰她说:“宝贝乖别哭,你再跟阿姨下一盘,阿姨肯定吓不过你,你肯定赢!”接着朋友扭过头来跟我使眼色,意思是让我再跟也下一盘,假装下输。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哭笑不得,赢了就笑逐颜开,输了就无理取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01、为什么孩子会输不起?

去年我看过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女孩因成绩差,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和374字的2页遗书。

女童在遗书中说: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

很多网友在看了这个新闻之后,认为这个结果是父母和老师一手造成的,谴责家长拔苗助长不顾孩子心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

其实,这件事固有传统教育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孩子“输不起”导致的。这个孩子养成了这种“输不起”的性格,即便不是因为这次考试老师不让考,她将来也会因为别的事情受挫轻生。

孩子输了就耍赖,不管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非赢不可”,这到底是好胜心重,还是被输赢左右了心态蒙蔽了双眼呢?那我们就要想一想,输赢这个概念是天生就有呢,还是后天养成的呢?

当然是后天学会的,而且百分之九十是父母和老师教给他们的,其实儿童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输赢的概念,孩子小的时候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赢,他只是单纯的想玩,享受和探索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快乐,但是随着我们生活当中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演讲比赛你赢了,你成功了,真棒。你失败了,你输了,你不如别的孩子。

老师会在考试完给每一个孩子排名次,排名靠前的孩子享受万众敬仰,排名差的孩子在家长和孩子中间都抬不起头。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的时候为了激励孩子也会说:“你考第一名想要什么给你买什么。”

甚至许多时候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刻意地强调“输赢”问题,比如为了刺激孩子吃饭,家长就会说“我们比赛看谁能拿第一好不好”,为了让孩子快点穿衣服,很多家长会说“我们比赛看谁能先穿上衣服好不好?哇塞你太棒了,每次都是第一名”,在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抱着要一决高下的心态,不得第一誓不罢休。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孩子从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赢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02、让孩子体会到“输”之后的失望,继而反思

一位美国教育博主Sunny Chanel曾经写过一篇特别火爆的文章,标题是《和女儿玩大富翁,为什么我从来不让她?》。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似的经历,比如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当然,前提得是适合他年龄和能力的游戏),你是会故意放水让他赢,还是会正儿八经地和他PK呢?

Sunny说那天下午,她和女儿玩大富翁,女儿输得特别惨,大叫:“你太坏了!你为什么不让我赢?你不应该放那么多宾馆在这条路上,害的我每次都要付很多钱,你为什么不让着我,太恶毒了!”一边说还一边大哭。

此时的Sunny并没有怒斥女儿耍赖,也没有故意输给女儿,而是让女儿自由地释放不满,并且给了女儿一个拥抱,帮她擦眼泪。等女儿平静一些,她对女儿说,游戏的关键不是你赢或者我赢,而是你需要承认失败,输了就是输了,其次你该从失败中吸取一些经验,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排兵布阵。妈妈不让你并不是不爱你,妈妈只是把你看成一个和我一样平等的人,无论输还是赢,至少是公平的。你一定要我让你也可以,但是你觉得玩一个不公平的比赛有意义吗?”

接下来,女儿的举动让Sunny很高兴,她悄悄地说,“妈妈,我们等下能再来一局吗?这次你也不要让我。”

我们因为太担心孩子因为输而感受到“失望”,害怕因为这种“失望”而让孩子产生放弃的思想,所以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让着孩子,让孩子赢。我们总是想着“别和小孩子斤斤计较”,可这种成人“自以为是”的礼让和低估孩子能力的行为,反而容易让孩子日后养成喜欢“赢”,只能“赢”的心理预期和习惯。

其实,让孩子感受紧随“输”之后的失望、沮丧与发脾气实在太重要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反思为何输了,更有动力去改变。如果我们连这种机会都不给孩子,怕是以后他们只会输得更惨。

03、 面对孩子的“输不起”,我们该怎么做?

要强是好事,但“第一”往往只有一个。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生就不经历失败,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比“赢”更重要的是要让他“输得起”,作为家长,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继续保持勇往直前的心呢?

(一)、家长要让孩子直面“输”的事实

孩子的好胜心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当孩子执念于“赢”的时候,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劝慰孩子“输就输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我看来,这时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不是对输赢的不在乎,而是一种能够“承认自己输”以及“认可别人赢”的能力。

这显然是一种更高的境界。研究发现,那些能积极面对“输”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有更强的自尊心。这些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比那些只想“赢”的孩子能更准确地认清自己,才可能成为最终的“人生赢家”。

哪怕他的情绪非常的剧烈,你依然需要做到不卑不亢,让他把这部分负面情绪释放掉。这也是一个跟孩子一同真实面对“输”这个结局的过程,教会孩子 “输了就是输了,我们需要接受这件事。”

他的反应可能会巨大到“惊天地泣鬼神”,也可能干脆被“挫折”打击到不愿尝试。无论结果如何,这些负面情绪都是真实的,是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实实在在必须要去面对的。一味地想要快速制止其负面情绪的释放,他就只会越来越“输出处。

(二)、家长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输了之后哭闹,就会很心烦,觉得孩子太脆弱,一点打击都受不了,于是在语言上开始极尽讽刺:“这点挫折都受不了了,你还能干点什么”“输都输不起,还玩什么玩”……

孩子失败心里难过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家长应该避免用强势的语言与其对话,阻止、指示和批评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3个元凶。对话中施以强压式的态度,则会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强势的对话态度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影响到他们的正常成长。而且,在受到强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此时的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适时的拥抱、抚肩和安慰,告诉孩子如果是自己输了也会很难过,这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共情了孩子当下的情绪,这会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情绪平和了,孩子才会启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分析,才能听得进父母的引导。

(三)、鼓励孩子积极提升自我

记得曾经有一次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有一场小猪赛跑的比赛,Kimi的小猪跑得很慢,Kmi扔掉牵猪绳,生气的说:“它都不跑!” 林志颖问:“那为什么要扔掉绳子?” Kimi回:“这样下去我会输!”

林志颖没有嘲笑他,只是牵起绳子跟Kimi一起把比赛进行完,在终点的时候告诉Kimi:“要有运动家的精神,没有什么是一定要赢,而应该要一直努力,一直努力。即使知道会输但仍然坚持完成任务也是一种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林志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Kimi不管结果怎么样,重要的是参与者要有一颗全力以赴的心,尽人事听天命,哪怕结果不如人意,努力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输得起,是培养孩子逆商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正确引导孩子看待输赢,对孩子坚韧性格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四)、等孩子平静之后一起复盘

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可以带孩子一起回顾整个输的过程。如果你发现孩子真的被打击得很严重,你可以和他们分享自己很痛苦的经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也经历过自己的这种痛苦,失败其实并不丢脸,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重要的是如何在不如意之后调整心态,再次启航。

这种深入的交谈,一方面会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一方面也能让他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重要的是失败后如何再次迎接挑战,这也会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毅。

有时候输,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从而知道如何着手去改进,智慧的父母首先自己会放平心态,然后大方地告诉孩子:天底下并没有什么是“输不起”的,有了这次经验,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喜欢、、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一点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