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享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不一样

作者:涵妈育儿 01-16阅读:5041次


00后盲人少年刘浩在美国完成首场独奏会,他的经历,打动了许多人。

刘浩自幼失明,梦想是“成为朗朗哥哥那样的钢琴演奏家”,十几年来坚持练琴,赢得无数国际国内大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妈妈的悉心鼓励。作为幕后英雄,她付出了比普通父母更多的心血。

早在刘浩3岁时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她便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她都要成全孩子的快乐。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卖盲谱,为了让刘浩学琴,她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亲手给孩子刻盲谱。

刘浩一开始学的是电子琴,后来他听到朗朗弹钢琴的声音,在电子琴已经获得金奖的情况下,决心改弹钢琴。

妈妈尊重他的决定,带他赴京寻找钢琴老师,即使被40多个老师拒绝,她依然不放弃。

最终,他们打动了北京爱心组织,刘浩这才上了盲校,有了自己的钢琴老师。

十多年来,刘浩坚持着他的梦想,妈妈支持着他的坚持。

今日的盲人少年,不但乐观自信,而且闻名海内外。

刘浩对梦想的坚持固然令人尊敬,比身残志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妈妈,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鼓励孩子去造梦,支持孩子去摘星,无论看起来多离谱的事,只要家长支持,孩子都会给你创造无限的可能。

孩子,去干你想干的事吧!我们为你提供物质上的援助!

这是美国女孩凯瑟琳父母的话。

凯瑟琳5岁时看了一个非洲纪录片,纪录片中说: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非洲儿童死于疟疾。因为蚊子太多,他们买不起蚊帐。

她决心拯救那些可怜的非洲儿童,为了买蚊帐,她省下了自己的早餐钱。

妈妈知道后,用10美金帮她买了一个可供4个儿童用的大蚊帐,然后帮她邮寄给慈善组织。还她陪到跳蚤市场,贩卖旧书、旧玩具、旧衣服。

为了扩大影响,凯瑟琳决定做奖状,颁发给买自己东西的人。

妈妈又帮她买材料,爸爸帮她整理工作间,帮她做奖状。

后来,凯瑟琳的事迹引起巨大反响,连比尔盖茨基金会也捐了300万美元,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还邀请她参加相关会议,签署了向非洲难民营捐赠防疟疾蚊帐的协议。

如果,当凯瑟琳说想要买蚊帐拯救非洲难民时,她的家长这样回答:

“一边呆着去!小孩子懂得啥拯救难民?”然后甩孩子一个巴掌。

孩子还会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吗?还会有后来的巨大影响吗?但凡父母对孩子有一丝不耐或者否定,孩子或许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事实上,无论孩子的理想多离谱,只要有父母的支持,孩子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有一个叫Nesty Spicy的男孩,从小喜欢化妆品,热衷于走秀。

他只有12岁,却已经钻研出了一套自己的化妆理论和穿衣风格,熟练地掌握了女装的搭配技巧,令很多爱美的女人汗颜。

这在大多数家长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可他的父母却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最初就是在妈妈的影响下,才开始接触化妆的。

Nesty Spicy成名后,经常有人嘲笑他的穿着,但因为父母教育他要自信、勇敢,他始终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地走着女装路线。

凭着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练,如今的Nesty Spicy,无论商业活动,还是T台走秀,已经非常熟练了,俨然时尚明星。

走心的教育,不过是父母发挥好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做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坚定拥护者。

孩子,去干你想干的事吧!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这是郑洪升的话,他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

郑渊洁小时候有一个金句:早起的虫子有鸟吃。老师认为这很没出息,将其开除。

郑洪升并未像一般家长那样,听信老师对孩子的负面评价,而是对他说:孩子,没事,我在家教你。

父亲的支持,就是郑渊洁前进的底气。后来,他创办了《童话大王》, 坚持一个人写一本童话期刊33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

这个成绩,更离不开父亲的支持。

郑洪升曾问他:“你写《童话大王》会写多久啊?”

他回答说:“只要你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

郑洪升便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你有梦想,我们就支持;你们支持,我就继续做下去。

这对父子,彼此尊重,彼此成全,硬生生活成了教育典范。

郑洪升曾在微博上说:“我想对年轻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现在虽然还小,但转眼就会成年。别束缚孩子,自由最重要。儿时享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不一样。

孩子想做的事,父母不但要提供物质上的援助,更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孩子,我们试试……我们再试!

这是泰国短片《豆芽》的主题,它让我们看到,父母支持孩子,应该怎样做。

短片中,女儿Ju经常跟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她看到一家店的豆芽长势喜人,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点点头,非常肯定地对女儿说:“嗯,我们试试。”

第一次种豆芽,并没有成功,豆芽全部枯死了。妈妈微笑着对她说:“没关系,我们再试。”

这次,妈妈帮孩子找到种植豆芽的书,按照书中的方式,再次种植豆芽,结果依旧失败。

母女二人仍旧没有放弃,积极寻找原因,再次尝试。

最后一次,Ju担心地问妈妈:会成功吗?

妈妈仍然微笑着鼓励:我们试试。

故事的结局,豆芽当然长出来了。而最后的结局是,已经成为博士的Ju,获得某项目的奖学金,出国深造去了。

正如短片所说:“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器的养料,不断滋养着孩子的好奇心,让她的知识之树成长得无限繁茂。

其实,支持孩子,就像小女孩种豆芽,一点都不难,只需父母不断说“我们试试”就好。

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探索着,坚持着,不断尝试着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拥有失败了也不气馁的勇气。

当孩子收获一次小小的成功后,她会期待下一次更大的尝试,更大的成功。

孩子的潜能,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激发出来了吗?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时,孩子最需要的是支持,是信心,是毅力。

当孩子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时,即使表面上非常笃定,内心多少是有几分不确定的,这时候他急需外力的支持。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

做孩子的坚定拥护者,他就有了探索世界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