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弄丢了1000块,我说谢谢她"

作者:闫涵妈妈 01-17阅读:3426次

闺蜜最近有点难过,孩子烫伤了居然不敢跟她说,而在这之前她都以为自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闺蜜女儿是个很喜欢动手的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做会儿手工,为了满足女儿爱动手的小爱好,闺蜜给女儿置办了各种手工材料,毛球、毛根、瓦楞纸……为了手工效果和黏合度,还入手了胶枪。

胶枪要插电来热熔胶,通电时金属头会很烫。从胶枪买回来的那天,闺蜜就叮嘱女儿:“用胶枪的时候一定要妈妈帮忙,自己弄容易烫伤。”

而这次女儿因为心急,在她没注意的时候,拿出胶枪去固定一个塑料件。隔了好一会儿,女儿跑到身边问她:“妈妈,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为什么被烫了之后要用冷水冲?”

闺蜜讲了烫伤后冷水冲有镇静效果,母女俩接着说道:

“如果不冲会怎么样啊?”

“不冲有可能会红肿、起泡。”

女儿接着追问:“那起了泡怎么办?”

“去医院呗。”

一听到要去医院。女儿着急了,红着眼眶和闺蜜哭诉:“妈妈,手疼。”

闺蜜这才发现,女儿左手的小拇指外侧已经起了个大水泡。女儿异常紧张地看看手,又看看妈妈。

闺蜜这才意识到,孩子刚烫伤的时候如果能第一时间告诉她,可能手上的伤还没那么严重。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绕了那么大一个弯儿才告诉她自己烫伤了?

我问她:“一般女儿犯错误后的,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她细想后告诉我,女儿犯错误后她第一时间往往控制不了自己情绪,指责的话会脱口而出——

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干嘛呢?每次能不能注意点?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还这样。

这些话总是脱口而出。

很显然,女儿这次手烫伤开始不敢说,而是担心妈妈的指责。

好在,闺蜜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犯错第一时间对孩子“情感孤立”了,也和我探讨了一下孩子犯错误时该怎么做。

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第一反应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还要不要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小心事。

孩子犯错后,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后来闺蜜给我留言说:看着自己生气的样子真丑,怪不得孩子不敢说。

早晨刷牙,女儿不小心把挤满牙膏的牙刷掉到了地上,正好浴室柜可以照到镜子,她看到了自己的表情变化:先是狠狠地叹了口气,接着眉头一皱,眼神也变得厉害,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她说,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就转换了,真是瞬间。

女儿手烫伤,孩子知道自己犯错误后,猜到妈妈会怎样怎样,启动了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而不敢第一时间告诉她。

长此以往,可能会逼出一个说谎的孩子。


考虑这个错误是不是一场意外

孩子吃饭不小心把碗摔了、喝牛奶把洒了一地、刚刚换上的干净衣服转眼就弄脏了……很多时候,这些小不点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常常制造“车祸”现场。

在生气之前,我们先给现场状况定个性,是孩子有意为之,还是不小心造成的?

有次送喆上幼儿园着急,我穿好衣服转身瞬间,衣服打到了矮桌上的杯子,碎了一地,我开始自责:“怎么这么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

喆反而安慰我:“妈妈,有没有扎到?”

犯错误的时候,自己意识到状况,已经在自责了。在喆安慰之后,我才更坦然的接受这个自己制造的错误,告诫自己着急的时候不能慌手慌脚,也不能把杯子随手到处放。

如果这时候身边人加以指责:“你怎么不看着点儿啊!”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原本向内反省的机会,变成了一场权力之争:

不就是碎了个杯子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十几块钱的事,我就不值这十块钱吗…

一场小事故,也许就会演变成家庭战争。

静下心来想想:我们也会常常犯错误,比如我吃完饭忘了保温杯,娃爸曾两次丢钱包,朋友还把钥匙反锁在家里只能叫开锁公司来帮忙,更何况是个孩子?

如果不小心犯得错误能被理解,相信孩子内心也会经历一次认识自己的机会,认识到自己怎样的行为引起失误,给自己一个修正的内心体验。


宝贝,谢谢你告诉我

为了喆的英语线上课程看得更舒服,喆爸买了最新款IPAD。买回来的第一个星期,我还没来得及配保护套,只贴了屏保。

喆觉得新鲜,拿着玩完,随手放到了床边,自己坐上去的时候没看到,屏幕边缘出现了个裂纹,他以为把屏幕压碎了。

不一会儿,他捧着平板出来告诉我:“妈妈,我不小心把IPAD坐坏了,下次我玩完了就收到桌子上的支架上。”

他看看我的脸色,可能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心虚得补充:“妈妈,要是需要修屏幕,我压岁钱里出一半行吗?”

看他紧张的小样儿,我心里已经开始乐了,便开解他:

“你能在第一时间告诉妈妈,说明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也知道了下次怎么做了,下次直接在支架上玩;咱俩先检查一下,屏幕到底坏没坏?”

得知屏幕没碎时,明显感觉到喆放松下来,而且那以后确实每次都把IPAD放到了支架上。

孩子犯错后,如果孩子如实告知,第一时间应该感谢孩子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谢谢他说了实话。

孩子也会认识到,说实话是对的,而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妈妈表扬的是说实话的部分,而不是犯错误的行为。


错误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闺蜜自省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周六带着女儿逛街,给老家的小弟弟挑了件礼物,价值小一千块。买单后,女儿执意要拿着给弟弟的礼物、店家赠送的红包和收银条。

在商场吃了午饭后又逛了一会儿。到家后,女儿要向爷爷奶奶展示礼物的时候,发现买的礼物不见了。

女儿也有些惊慌,吓得不敢说话。

闺蜜发现不对劲,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

女儿很诚实的告诉她,给弟弟买的礼物不见了。

她对孩子说:“嗯,谢谢你告诉妈妈实话。”

接着开始引导,礼物确实是不见了,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宝贝,你想想咱们应该怎么做?

女儿战战兢兢地说:“咱们再回去找找吧。”

“回去找的话有点太远了,来回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也不知道具体丢到了哪里,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吗?”

女儿想到了好主意,大喊:“咱们给商场打电话问问吧。”

“嗯,这个主意不错,省得跑一趟了。”闺蜜没再埋怨,而是鼓励女儿想解决的办法。

给商场打电话,服务台目前没有遗失物品交回。商场留了闺蜜电话,如果有消息就电话通知。

直到晚上,也没有接到商场的电话。

她向女儿陈述事实:服务台没有人捡到礼物,找到的可能性不大了。只能明天再去商场买一个了。

女儿没再说话。

第二天带女儿去自来水博物馆逛完之后,正好路过买礼物的商场,挑选礼物时,女儿忽然说:“妈妈,我觉得礼物落到西贝了。”

看来女儿在这次失误中,也在不停地回忆自己的行动路径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她带着女儿去西贝询问服务人员,果然,在那里找回了丢失的礼物。

礼物失而复得,孩子高兴得都雀跃了。

犯错给了孩子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孩子会在一次次试错中慢慢学会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学会承担责任。

朋友女儿在礼物丢失之后已经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了,能想起来礼物可能落在了饭店,说明她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反思,明白自己的不小心导致礼物丢失的结果,也在犯错后想补救办法。

这个过程中孩子培养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可不是一千块可以买得到的。

试想一下,如果刚开始发现礼物丢失,大人便有意无意对孩子的行为批评指责,可能孩子第一反应不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而是因为大人的情绪和指责启动自我保护程序。

如果这样,就错失了孩子在自己行为导致的结果中一次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