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邓超秀恩爱: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作者:我是个妈妈企业号 01-18阅读:518次

每一年,孙俪和邓超结婚纪念日的时候,都会在微博上大秀恩爱:

不同于许多家庭的是,两个人的结婚纪念日,孩子们也郑重其事地向父母送上满满的祝福。

可见,幸福的家庭,仪式感不可或缺。

生活需要仪式感,爱情需要仪式感,事实上,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们期望,用最庄重、最真诚的仪式来唤醒孩子灵魂中最美好的部分。

1

仪式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成都龙泉音乐广场上,有两位小朋友在玩耍时,捡到5毛钱。

他们把钱交给了正在广场值守的民警。

看到小朋友拾金不昧的行为,警察叔叔为了鼓励,特地拿出了接警本,认认真真地登记了小朋友的姓名和住址。

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却引起了网友的纷纷点赞。

警察叔叔用行动鼓励正能量的做法,给足小朋友做好事儿的仪式感。

很多人说,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却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为仪式感,会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正面肯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的孩子,会在充分肯定之中,明确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然后更积极的反馈于日后的生活中。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提出过一个正强化理论:

当人们某种行为,从他人那里得到愉快的结果时,这种结果会反过来,成为推进人们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做了好事,如果周围的人可以给与赞扬和肯定,那么他在心里就会播下积极的种子,这种正面能量会在内心生根发芽。

而那个小小的仪式感,会成为人生最大的鞭策力,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

为什么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仪式感?

记得之前看过何老师主持的一个节目,里面让离家的那些学生们,谈谈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感。

有一个姑娘说,她妈妈要求,每天出门前,都要和家里人拥抱一下。

她问妈妈,为什么非要这样啊,怪难为情的!

妈妈回答说:

“因为要珍惜每次和家人拥抱的机会。要让彼此知道,我们互相在乎对方。

有个在特定时间的仪式,会让这个时刻和这个人,在我们的心里变得更加重要。”

何老师说,你以后会越来越想念这个拥抱。

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很多细小动作,经过时间的累积,会长成我们身体里的一种基因,在全家人的心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共振。

也许是睡前的一次亲吻,也许是约定好每次孩子犯错以后,无论多生气都要给个抱抱,又或许,是每次临行前的一顿践行饭。

那些简单的细节中,藏着父母对子女的重视,藏着沉甸甸的挂念。

日后每个孤独彷徨的时刻,每每想到那个习惯,心里都倍感温暖。

3

仪式感给予孩子面对未来的勇气

在英国,小学入学第一天是特别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学校会要求孩子一定要身穿校服,立立正正,拿好上学的小书包,认认真真在家门口拍张照片记录。

每个开学季,社交网络上都会被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照片刷屏。

这个小小的拍照仪式,是为了告诉孩子:

从这一刻开始,你就不在是幼稚园那个不懂事的小朋友了,你要学会独立,你要开始人生新的阶段。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小仪式,整齐地穿上校服,郑重地拿起书包,“咔嚓”一声之后,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微妙的改变。

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到这个“长大了”的时刻,孩子会因此变得特别坚强勇敢。

仪式感,能让人勇敢的走进人生的每个阶段。

一次18岁生日的成人纪念,能把“责任”二字刻进人的一生。

一次有创意又富深情的毕业典礼,会在时过经年之后让人久久难忘。

有人说,仪式感就是能让平凡的日子变得闪闪发光的东西。

在人生漫漫长河之中,我们总需要做点什么,让彼此记住,这一天,与众不同,从这一刻起,我们与己,亦不同。

4

仪式感给孩子带来秩序和修养

有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和家长去听音乐会。

要求是,每个孩子必须穿正装,男孩儿最好穿礼服,女孩要穿裙子,一定要精心打扮。

图片来源:电影《两小无猜》

到了会场,老师让孩子们坐在前一排,家长们坐在后面,很多家长担心,这些孩子这么小,有很多特别淘气,我们家长不在旁边看着能管住他们吗,他们能认真听音乐会吗?

而结果是,进入唯美庄重的音乐厅,穿着隆重衣服的孩子们,全都变得乖巧起来。

连平时最顽皮的小孩,都因为正式着装和周围氛围的带动,而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整个音乐会下来,没有人打闹吵嚷,状态都非常好。

仪式感,能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与敬畏感。

因为仪式感,让孩子们对生活,多了一份尊重与敬畏。

之前看过一个很感动的短视频。

一名小学生上学迟到,此时操场上已经响起国歌,听到歌声,小学生立刻在栏杆外站好敬礼。

与此同时,同样一位路过的女孩,也默默停下脚步,站在后面庄重敬礼。那一幕让很多人感动。

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仪式,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准则与习惯。

5

有仪式感的家庭格外温暖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心锚效应,即人的内心某一心情与某一行为或表情产生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通俗的说,就是链接一些特殊的事物或现象与某种情绪状态之间的仪式。

比如,爸爸妈妈常在孩子面前拥抱、亲吻、送节日礼物等,这些仪式符合孩子心中的心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他们不知不觉间,就会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学会了表达爱。

通过这些简单的仪式,赋予特定时刻更深的精神价值,孩子们也会因此产生参与感,在日后的节日里,同样为别人筹划仪式,为他人制造惊喜。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上多贵的学校,穿多好的衣服,或者买多少东西,去哪里旅行,而是点滴的爱与重视。

真正的富养,是给与子女恰到好处的仪式感。

那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很多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让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所谓仪式感,不是矫情的形式,而是告诉孩子,什么样是对的是好的,值得被鼓励。

所谓仪式感,不是简单的一个拥抱或者一句“爱你”,而是习惯背后深藏的满满爱意。

所谓仪式感,是孩子踏入新的征程的最好纪念,是敬畏,是秩序,是人生漫漫长和的重要印记。

是仪式感,为我们每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标定了背后的精神内涵。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不是父母嘴上能求来的。

同样,教育的仪式感不是装出来的,是你用心了、你庄重了、你内心温暖了,才会让你的孩子在仪式感中,具备了爱与被爱的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在庸常的日子就能拥有诗和远方。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我们用仪式感将平凡的日子过出花儿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