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对孩子说过这话的父母,你错了

作者:福林妈咪 01-26阅读:3487次

文|福林妈咪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中年妈妈,将手里的纸团一次次的扔向灌木丛,还一直让一位老人去捡。旁边坐着的儿子很是不解,转而询问妈妈原因。

“你看见了吧!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的工作!”

然而,这位妈妈的“教育梦”还没有成功,就已经破灭了。

老人是集团总裁,闲暇时间出来修剪花木,却被男孩的妈妈认为是老园丁。

看到中年妈妈如此评价修剪花木的人,认为这是对职业的一种不尊重,对从业人员的不尊重。随后就让人事部门把中年妈妈解雇了。

临走之际,老人给男孩说了一句话:“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妈妈想激起男孩的奋斗之心,老人却给男孩上了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

没有哪位爸爸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远大前程,有份轻松高报酬的工作。

思及此,一些爸爸妈妈就开始给孩子们讲解各种职业的“不同”,然后再利用这些不同之处,让孩子们“选择”优秀的、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爸爸妈妈利用各职业间的不同,来这样“激励”孩子:

说这些话的爸爸妈妈们,看似把自己的地位抬高了,实则却被自己的素养打败了。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行业都需要有人去从事,自然就需要有人去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因为这些行业亦是社会不可或缺的。

前几天,《少年说》里初中男孩儿李仁志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妈妈作为一名外卖配送员,时常会遭到客人的苛责和不尊重。

这让男孩儿很心疼,也让他理解了服务人员工作的艰辛和不被尊重的无奈。

于是,在后来的生活中,男孩儿会在见到环卫工人后,对他们微笑。

只因为男孩儿希望社会上的一些陌生人见到在派送外卖的妈妈时,也能对妈妈微笑。

男孩儿希望大家能给予像妈妈这样的,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一些善意。

正如他认为的:

“当你打开门的一瞬间,看见的也可能就是我爸爸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

这是一个很疼妈妈,也很有善意,更知道尊重那些努力工作者的男孩子。

其实,李仁志这些优秀之处的养成,我们从妈妈对他说的话里就可以知道。

可以看得出,即便是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妈妈也没有去埋怨任何人,而是告诉儿子,总还是有好的方面。

正是妈妈的善良,以及努力工作的态度,让男孩儿受到熏陶,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尊重每一位服务职业者。

就像主持人说的那样:

父母从事的职业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关系的是父母自身的教育方式。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

网友@Youth这样回复:

“认识一个学长,有一天提到他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时候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趁机小声教育孩子:‘记住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了。’

而学长的父亲语重心长:‘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父亲的这句话,不仅会激励儿子努力奋斗,也给予了那名乞丐尊重,更重要的是孩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尊重,对职业才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孩子获益匪浅的“经历”,很多都是来自父母“惊艳”的教育。

曼谷的一位5岁的小男孩不想上学,妈妈并没有反对,反而腾出一天的时间陪孩子捡塑料瓶来挣钱。

可那些用塑料瓶换来的钱,根本不够用力坐公交车、买冰激凌。

在经历如此“惊艳”的教育后,妈妈再问小男孩要不要上学的时候。

已经疲惫的小男孩依然大声宣称:“我想上学!”

有时候父母的很多句话,抵不上一次亲身实践能让孩子感受深刻。

表弟小时候也是不想学习,家里人轮番劝说多次都没有效果。

姑父也不再浪费口舌,直接让表弟跟着他跑长途看车。

路上表弟要注意帮姑父看好车上货物,还要搜索路况,尤其是晚上行车,更是要操十二分的心。

结果,一趟送货回来,表弟乖乖儿的回学校上课去了。

每个职业是有不同,但每个职业上的人,都在努力的拼搏。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找一份很有特点的职业,让孩子去体验一番,那将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

这才是用职业特点去勉励孩子好好学习的正确方式。

每个人都在为生活打拼,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高贵的。

爸爸妈妈要想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就要让孩子能对每个职业有客观的认识,而不是通过你们的“表述”去选择那些你们认为的好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