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在心疼小时候的自己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3-05阅读:5200次


昨天很久没见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最近快抑郁了。听了这话我不禁一惊,印象里活泼开朗的她从来没有这样的状态过,若不是遭遇了大的心理磨难,恐怕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跟她聊了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昨天是她家孩子寒假过后的第一次单元小考,考得极差。这成绩又勾起了她寒假时的伤心事,提起孩子的种种劣迹,简直罄竹难书:

期末考试考了八十多分,一点都不觉得难过(要知道一年级的孩子,老师说90分以下都属于不及格),一让写寒假作业,屁股上像扎了针一样,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根本静不下来;提起吃喝玩两眼就冒金光;跟亲戚家孩子在一起,一会儿时间不到人家就得哭着过来告状说他欺负别人;最让人生气的是,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没有一天完成过。

果不其然,一开学就静不下心来,开学第一次单元测试考了85分。聊到最后,她一声长叹:“唉,我小时候就学习不好,他这样下去就跟我小时候一样了,可怎么办呀,难道我们家的人就真的都不是学习的料吗?”

其实,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跟自己小时候类似的问题时,总担心孩子会和自己一样,将来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而后悔,所以会格外关注,以至于过分看重表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如何去解决问题。

那么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父母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帮助孩子顺利成长呢?

01、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影射出自己童年的痛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心理学现象:如果孩子出现的某些问题恰好是父母亲在幼年时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他们的视觉被放大,对孩子的相似问题极其敏感,会失去了冷静客观的态度。

孩子的一些寻常的经历也会常常勾起父母儿时的回忆,结果往往使得父母运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把问题搞得更糟。

身边有个叫林林的男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林林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每每考试的时候,语文的阅读和作文总是丢分很多。而林林的妈妈在分析原因时,一直认为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表达能力差,她说这一点很像她小时候,因为她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办法很清楚地把一件事表述明白,因此常常被同学嘲笑。后来林林妈妈在跟老师沟通孩子情况的时候,她不断地跟老师强调这件事。

可是,原本林林的老师并不认为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同龄人存在明显差距的,但是经过妈妈的不断重复,就在不经意间放大了孩子的问题,让大家都觉得林林真的不如同龄人。

妈妈的这种观点也无形当中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孩子也常常跟老师说自己嘴笨,不懂得表达。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父母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认同父母的观点,然后照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于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妨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找到成就感,从小建立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某些缺点可以有意无意的忽略,这并不是教给家长忽略孩子存在的问题,而是因为是这样一来,家长的心态就会变好,人也会轻松很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放松心态,也许就更容易追上同龄人的脚步。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块成长,父母可以反思自己,找到内心的害怕,消除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同时,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犯那些该犯的错误,小时候犯错的孩子,长大后反倒不会再犯一些低级错误。


02、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改变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阿丹在处理孩子的事件上,就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妈妈。阿丹有一个很不幸的童年,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拉扯她和哥哥长大,非常很辛苦,那个时候能保证孩子们吃饱饭就不错了,妈妈根本没有精力去照顾孩子们的情感需要。

每当阿丹和哥哥犯错或者不听话时,母亲的回应通常是一句简单粗暴的“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所以阿丹从小心里很没有安全感,时常害怕自己被抛弃。

有的时候痛苦是个双刃剑,可以让人沦陷也可以把人救赎,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待自己的子女也不自觉地沿用自己父母的方式,可是阿丹不一样,阿丹做了妈妈,深知这种话语的杀伤力,从不对女儿如此表达。

她总是在对孩子管教之后加上一句:“虽然你犯了错,但这跟妈妈是否爱你没有关系,即便你身上再多缺点,妈妈也永远不会不要你,但妈妈希望你能改掉自己的缺点,因为妈妈希望你变得越来越优秀!”因此,在女儿心里对妈妈的爱一直有一份确信,即使犯了错误妈妈也会永远爱她,妈妈批评她是为了使她变得越来越好。


人天生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或吃过的亏记忆深刻,所以为人父母之后会在这些方面刻意地保护孩子。父母面对自己曾经的软肋时,只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去表达,相信不但会避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播给孩子,还会为孩子营造一种正面的形象。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说:我们都应该在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每个人都生于不同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也并不是不能够改变的。也实在没必要沉寂在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中去埋怨父母。最主要是自己要有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的勇气和决心,并为此去做出积极的改变。把自己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变成自己口里讨厌的模样。

童年时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长环境,但成年以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孩子的生长环境,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


03、育儿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摆脱焦虑

其实更多时候,家庭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大多是由于父母太焦虑,孩子难以达到父母的期许。正如开头故事里我朋友的想法一样:我自己这么辛苦都是因为小时候没好好学习,孩子如果踏上我的老路,长大不是跟我一样辛苦了吗?于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焦虑,任何一件小事都被她无限放大,都能跟孩子的未来关联到一起。

而这种焦虑没有给她带来正向的力量,反而使她变得盲目和失去信心,甚至于影响了亲子关系。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如何摆脱焦虑呢?

(一)、放平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我们常常会用别人家孩子跟自己家孩子作对比,可是越对比越发现,别人家孩子什么都好,自己家孩子哪哪都不如人。那其实是因为我们在看待自己孩子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掉孩子优越的地方,放大孩子不足的地方,以此来要求孩子和自己足够重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为这样就更有改变的动力。

然而我们没想到的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和肯定。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做某件事时,别人一味地忽略自己成功的部分,不停地在跟自己强调哪哪都做得不好,自己会不会觉得很泄气呢?如果父母学能会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把孩子的缺点缩小,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比你想的更优秀。

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帮助孩子不断战胜缺点的过程。


(二)、懂得对孩子放手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陪孩子写字。那时候孩子刚上小学,之前基本上没怎么写过字,很多字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写到田字格做好格式占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开始的时候,每天晚上我坐在孩子旁边不停指挥:“这个天字,第一笔从田字格左上角的格子中间部分起笔,到右上角的中间部分止笔。”

就这样一个字写完得半天时间,几天下来孩子已经依赖了我的指挥,不懂得自己思考和观察。几天后我终于崩溃了,这样下去非要疯掉不可,我决定对孩子放手。

我教给孩子写字之前先观察好这个字每一笔的格式占比,哪一笔是从哪个地方起笔,到哪个地方止笔,结构怎么样组成,为什么这个字印刷出来好看,自己写出来就不好看了。

教给孩子方法之后,我不再坐孩子旁边看她一字一笔地写,让她独立完成,然后我再检查,不足的地方她再整改。就这样慢慢地孩子懂得了观察格式占比的方式,字也写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身为父母,可以在孩子需要我们去帮助的时候,教给她用什么方法更能成功,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要知道,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能独立。


(三)、懂得自我反省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都会犯错,即便是亲测有用的教育方法,也不能保证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在人生中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时常懂得自我反省以及换位思考,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跟孩子之间有良好顺畅的沟通。

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渡过他们生命中的阴云密布、狂风暴雨,也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过什么,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不要再把自己童年时间承受的痛,再悉数地给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