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段视频,看完感到深深的无奈
视频中,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妈妈站在3米开外的地方默默地看着,据说孩子哭了一个多小时,妈妈就这样默默看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最后孩子哭累了,才停下来。
虽然不知道这对母子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但彼此最后能闹成这样,很大可能是孩子的某项要求妈妈没有满足。
这个妈妈可能曾很努力地与孩子沟通过,可能她有跟孩子讲过道理,甚至有过很长时间的交流,但妈妈的提议,孩子都不接受,或许她曾尝试过无数方法,也曾做过很多努力,当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时候,最后妈妈实在无奈,才会变成现在这样的结果。
我能理解妈妈在旁边看着的无奈与痛苦,尤其这种大庭广众之下,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孩子在满地打滚,大哭大闹,自己只能默默地看着,那是怎样一种煎熬。
相信当孩子停下来,当妈妈带孩子回家时,看着满面泪痕的孩子,想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内心也会有无数的愧疚与难过,她知道自己伤害了孩子,但是她又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更加迷茫与自责。
但我更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哭闹这么久,都没有人理睬他的绝望,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他所经历的巨大挫败感。
大家或许会疑惑,孩子会有这么多感受吗?如果我们站在一个2-3岁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就会明白这一切对孩子的冲击。
2-3岁的孩子内心还没有完全分化,他们还停留在自己是全能的阶段,不明白现实的挫败感,在他们内心会认为:我是全能的,我想做什么都可以,我想要什么都能实现。
当孩子看见某个喜欢的玩具时,这种全能感会驱使他把这个玩具据为己有,在孩子看来,这是我喜欢的,所以我要把他据为己有!他不懂这个玩具是别人的,自己不能要,也不懂这个玩具他已经有很多了,妈妈觉得再买一个给他比较浪费,更不可能懂得他想要的这个可能价格比较贵,妈妈给他买的话心理压力比较大。
2-3岁的孩子完全不理解物品的价值,不懂得“你”和“我”、“家里”和“商店”的差别,他们只理解自己的想法:“这个东西是我喜欢的,我要!”所以他会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但他马上发现,妈妈不是像在家里一样,把东西直接拿给他,反而对他摇摇头,告诉他不可以。
当看见妈妈摇头的时候,孩子感受到巨大的挫败感,他发现:我的要求居然被妈妈否定了,我不能随心所欲地做我想做的事情!这时他会生气自己能力有限,更会伤心自己想要的要不到!孩子就会哭起来!
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会慌乱,我们这个时候的第一反应都是安抚孩子,不要哭,并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因为2-3岁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处于爬虫脑和哺乳动物脑发育阶段,逻辑脑还没有唤醒,妈妈讲的一大通道理他们完全听不懂。
他们只会通过妈妈的神情和动作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他们发现:妈妈不仅没有满足自己,妈妈的表情还从原本的轻松自然变得严肃了,她看起来很紧张焦虑,孩子会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伤心和生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个认知又会加重他内心的害怕和恐惧,孩子就会哭得更大声。
而孩子的表现又加重了妈妈的焦虑,妈妈会感到更加慌乱,在妈妈的认知中,她会疑惑: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孩子还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要求?这时妈妈就会用更加严肃的表情去对付孩子的要求。
而妈妈的态度又加深了孩子的恐惧,妈妈和孩子这时就经历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妈妈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让孩子安静的时候,妈妈内在的无助与绝望会越来越强,到最后,有的妈妈会受不了孩子的哭闹,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妈妈会用粗暴的方法制止孩子哭,有的则会像视频中的妈妈一样,任由孩子哭闹,还有的妈妈会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制止哭闹。
这些不同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
当妈妈因为受不了孩子哭闹,满足孩子的要求后,孩子会发现:原来哭是一种有效的达到目的的手段!当我感到无助的时候,哭可以帮助我实现愿望!孩子就会越哭越厉害,他会扯着嗓子嚎啕大哭,不给就拿出全副看家本领,坐地耍赖撒泼打滚,眼泪鼻涕齐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的孩子到最后可以哭一两个小时。
妈妈用粗暴的方法制止孩子和妈妈任由孩子哭闹,不理睬孩子,这两种做法对孩子的内心伤害是一样的,孩子都会在感到伤心的同时,感受到巨大的恐惧感。
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神情狰狞,变得那么可怕。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理自己了?他既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又害怕妈妈不高兴,孩子更加伤心难过。当他安静下来不哭的时候,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绝望的时候。
那些注意力被转移掉的孩子,则会继续维持全能幻想的自信,而这份自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这个谎言再也难以为继时引爆。我们现在常常说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了,遇到一点点事就哭天抢地,甚至自杀,原因可能就是与小时候父母处理孩子悲伤时的态度有关。
大家会发现,这些做法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让孩子停止哭泣,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孩子内在的无助、伤心、难过没有被处理,妈妈的无助与自责也没有被处理。所以这些做法既伤害了妈妈与孩子自身,又伤害了亲子关系。孩子慢慢对妈妈会越来越不信任,母子之间的关系会演变成一种权力战争。
这个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呢?
最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注意,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接纳孩子的要求哦!!
具体做法是:在孩子哭的同时,可以把孩子抱起来,压低声音,放慢语速把孩子哭的原因和过程描述出来。
比如“刚刚宝宝想要买那个飞机,但是妈妈没同意,我看见你哭了。宝宝看到妈妈拒绝的时候,因为不能拿到飞机有点伤心!”孩子就会知道,内心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叫:伤心。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还可能你刚说完,孩子会哇一下大哭起来,这都是正常的,
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当妈妈没有同意你要求的时候,你有点难受对吗,妈妈理解你,来,到妈妈怀里来哭吧,妈妈会陪着你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伤心是被妈妈允许的,是妈妈能够接受的。
孩子在妈妈怀里,有时候会继续哭一会安静下来。有时候孩子也会一直哭,如果孩子一直哭,这时候就要进一步处理。
妈妈可以用具体的形象话语言问他:“我看见宝宝一直在哭,宝宝是很伤心很伤心对吗?”如果孩子点点头,妈妈可以说:“宝宝的伤心有多大呢?是一个水杯那么多?一个西瓜那么大?还是我们家房子那么大啊?”
通常这个时候孩子会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伤心究竟有多大,因为经过具象化的处理,孩子会把自己的伤心与具体的形象进行对比,然后再说自己的伤心有多少。
如果孩子说,有一个西瓜那么大,这时,妈妈可以说,恩,宝宝好多好多伤心哦!妈妈看到了,来,妈妈抱抱。宝宝孩子,再拍拍他的背,轻轻安抚,孩子的情绪会一点点好起来。
这时候,一定要态度坚定,不能因为看见孩子哭了,心软,就满足他的要求。我们只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孩子乱踢乱打,不配合,这说明孩子很生气,内心有很多愤怒的情绪,妈妈可以用与前面同样的方法告诉孩子,这是愤怒和生气,同样可以让孩子认识他有多少愤怒,并感受到被爸爸妈妈接纳。
愤怒中的孩子会乱踢乱打,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只要陪在他身边,把情绪说出来就好。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一点,再试着去抱抱他。
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跟他讲道理,更不要太大惊小怪,妈妈情绪越稳定,孩子才会懂得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妈妈也表现得情绪激动或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很愤怒,孩子就更不知所措,可能会用更激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从因为发脾气而产生的罪责感和担心妈妈不再爱自己的不安感中解脱出来,减少产生负面自我认识的可能性。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再教孩子情绪释放的方法。比如用游戏或绘本的方式演示给他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可以怎么处理,孩子也会知道,这些情绪不是自己独有的,而是大家都有的,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特别的时候,他就更容易接纳自己的情绪。
孩子经历了这样处理后,会逐渐接受自己不是全能的,他们会体验到被接纳的开心与幸福,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当情绪一次次被接纳后,孩子就会懂得自己可以如何处理情绪,他的内在也会越来越丰盛,他的情绪才会越来越稳定。
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再跟他讲原因,告诉他这一次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要求,什么时候可以同意,孩子才听得进去。
孩子哭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情绪不能被接纳。孩子有情绪时,如果体验的是一次次被拒绝,是妈妈都不接纳的痛苦,慢慢地,孩子就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他的心会越包越紧,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孩子是单纯的,他的哭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父母不要给孩子的哭打上自己的标签,看到哭背后的伤心,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从痛苦中走出来。
每一个人在伤心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个人能陪伴自己,能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更是如此。
接纳孩子的哭,允许孩子哭出来,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亲子教育内容,小儿推拿内容,儿童阅读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60分妈妈月华,ID:liushifenmama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