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表现,隐藏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密码

作者:亲子派 03-22阅读:784次

1. 饭前洗手的孩子,懂得自律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2岁男孩因为去广场玩,回来没有洗手,感染了轮状病毒,回家上吐下泻,高烧不止。

曾有科学家做过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更多细菌藏在小小的指甲缝里,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

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

在去年大火的关于日本学校午餐的8分钟小视频里,孩子们被要求饭前洗手,并且涂上消毒凝胶,带上帽子,换好衣服,防止脏东西落入食物中。

不仅饭前卫生很重要,饭后,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刷牙。

现阶段,父母们要在家里给孩子灌输“饮食卫生”的概念,让他们明白病从口入,从传播这个环节杜绝病毒的入侵。

讲卫生的孩子,未来更少受到疾病的困扰,同时,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孩子,也会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将来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2. 注重荤素搭配的孩子,眼光长远

小叶子小的时候,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后来长大一些了,只吃肉,不吃蔬菜。

我也曾试图用“大力水手波波”来吸引他吃菠菜,结果他们这个年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还睁着懵懂的眼睛问我,“可是牛肉更能补充能量啊,为什么不吃牛肉呢?”

有一次送他去包午饭的托管班,结果他给我带了一保鲜袋的青椒和娃娃菜回来,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青椒炒肉和清汤娃娃菜,老师说了,不能浪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的闺蜜,她强制要求儿子吃一口肉要搭配两口蔬菜,就是怕他营养不均衡,未来出现孩子他爸的“脂肪肝”和“高血脂”等问题。

为了避免孩子们挑食,日本学校由营养师来搭配一个月的食谱,希望能改善孩子们挑食的情况。

韩国虽然食材匮乏,但依旧是尽其所能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

美国也不例外,会搭配蔬菜和肉类,让孩子吃得健康。

归根到底,吃饭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不能时时盯着他吃,但是父母可以把利弊都告诉孩子。

比如小叶子的外婆有糖尿病,每次小叶子拿起糖果的时候,我就提醒他要注意,这是在预支未来的“糖果量”,他也就懂得每次少吃一些。

懂得荤素搭配的孩子,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凡事都有个“度”,他们懂得自律,也懂得为更长久的目标付出努力。

3. 主动端菜的孩子,善于合作

我其实很羡慕日本学校的一点,是他们让孩子来合作,分发菜品。

很多中国小学都是由老师来分发早餐,那么老师就成了一名“决断者”,而像日本学校这样做,则是让孩子们“分享”食物。

他们每天都有不同的值日生,负责领午餐,推到教室,然后由四五个戴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孩子来把饭菜分给同学们。

在国内,父母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回家吃午饭,或者给钱让孩子自己在学校食堂吃,这样也就少了合作服务的乐趣。

但是晚上回到家里,妈妈们可以让孩子放下作业,来帮忙端菜,让孩子清点人数,准备碗筷,并且帮助妈妈把一些容易端的菜品送到餐桌上。

吃饭的时候,可以适当表扬孩子,提高他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饭桌上,主动帮忙端菜和观察人数的孩子,有出色的察言观色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

4. 自己收拾碗筷的孩子,有独立意识

虽然说小叶子很挑食,但是吃完饭主动把碗筷收进池子里的做法,我婆婆只教了一次,他就学会并记住了。

曾经听过一句话,“收拾好自己的残局,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

把这句话用在日本孩子们完全自主式的午餐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了。

孩子们午饭吃的土豆是高年级的孩子们自己种的。

学校有自己的农场,高年级的孩子们会去帮忙干农活,比如视频里这几位同学,就是来帮忙剥毛豆的。

吃完饭,孩子们会自己把碗筷分门别类地放好,然后把酸奶纸盒收集起来,洗干净,晒干,再交给工作人员去回收利用。

收拾残局的工作并不只是收拾碗筷这么简单,孩子们把碗筷推回厨房以后,需要把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打扫一下,以保证下午学习环境的干净整洁。

懂得自己收拾碗筷的孩子,不仅拥有自理能力,而且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人要自食其力。这样的孩子最让父母省心,也最可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有一个词,叫“见微知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从小培养孩子们饭桌上的习惯,看起来收益甚微,但是对孩子长久的发展来看,却有根本性的影响。

父母们不妨试着教给孩子这些饭桌上的好习惯,让他能因此获得健壮的体格与独立发展的意识,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