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妈在追剧。
电视里,一对情侣吵得不可开交。
我好奇看了一眼,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女主是一个女强人,因为一个项目和搭档起了严重的争执,心情不好找男友诉苦。
结果呢,男友上纲上线,告知她的做法问题颇多,并且还来了一句“处理成这样,真不像你的风格,失败!”
女主一下就火大了,俩人吵着吵着开始闹分手……
男生去找哥们喝酒,觉得莫名委屈!
哥们说了一句话:你这人呐,智商很高,情商却低了去了!
情商低的人上来就一通讲道理,情商高的人却能先安抚情绪,再解决具体问题。
哇哦,这一下就点醒了我:育儿不也是这样吗?
生活中,太多的妈妈会困惑苦恼:
明明和孩子说了N次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为什么他就是记不住?
我越说他越烦,可是我不说,我自己也心烦!
讲道理都无济于事的话,只能逼着我出手了。
是啊,说了一大堆道理,孩子还是不愿意听,到底怎么破?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是不是很意外?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是,把“讲道理”当成教育,几乎依旧是很多大人的通病,得治啊。
很多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就像小时候我妈对我反复说的那些“我是因为爱你”、“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根本不知道对我好在哪里,只是习惯性的点头。
所以,如果现在我对着我5岁的儿子说:“长大了要有出息,知道吗?”你猜他会什么反应?即使他点头说知道,就真的知道吗?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大多数道理孩子是听不懂的。
研究表明,孩子是通过感觉来体会道理的。而且,孩子的天性注定他们是按照快乐至上,逃避痛苦的原则去做事,根本不可能通过理性思考去做事情的。
所以,讲什么道理,放弃吧。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纳闷,那我就真的任孩子为所欲为了?
当然不是!
以前我儿子发脾气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训斥他:你这样乱发脾气很不对,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了你等等,结果呢闹的更凶;慢慢的,我学会先认同他的感受,首先我会蹲下来抱抱他,认同他的感受:你现在是不是很伤心,妈妈也明白你,但是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要知道,当我们太讲究对错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关系。
正如在家里,应该先讲爱,再讲道理。
所以,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这里有几条建议,请收好!
1. 情绪糟糕时,就别讲道理了
想想我们自己,生气时能听得进去道理吗,孩子也是啊。
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伤心难过、大声哭闹时和他讲道理,无济于事的!
有人说,情侣吵架时,男生还喋喋不休的争论,那简直是智障。高情商的男生都会懂:女生这时候,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一样,选一个安静的角落,抱抱孩子,抚摸下他的头,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想哭的话就哭吧”,陪着孩子从激动的情绪当中缓解出来,平静下来,再讲什么都不迟。
2. 用聊天式的语言,诉诸利益
当孩子的情绪渐渐冷静下来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了,千万不要呵斥或嘲讽,问问他刚才为什么要哭闹,引导他自己说出原因。
我记得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其实,给孩子适当利益的诱惑特别必要。比如我家哥哥做作业会有点墨迹,一支铅笔可以玩半天,甚至有时候盯着手指也可以长时间欣赏,而且乐此不疲。我一开始也急啊,急起来就训斥,孩子呢,除了委屈掉眼泪,啥改进都没有。
后来我大致了解一子作业量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分成两个或者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给他规定的时间,如果连续三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证质量的要求),那么奖励他吃一个冰淇淋或者完成他的一个小心愿。
后来,哥哥的作业习惯就很好了。
很多时候,从孩子喜欢的角度去讲,他就可能愿意听了。
3. 让他去做,体验是最好的说服
如果孩子不想去上学,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办?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说:讲道理呗,肯定不能不去上啊。
之前泰国一位妈妈的做法就受到了网友的大力称赞。
她的5岁儿子吵闹着不想去上学,妈妈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真向学校请一天假,带着儿子去大街上捡!垃!圾!
顶着烈日,妈妈带着儿子,没有巴士,没有冰淇淋,母子俩步行了约2公里,共捡到了2公斤塑料瓶,卖了2泰铢(约0.4元人民币)。
一天下来,小男儿已经满头大汗,坐在路边不想动了,最后跟妈妈说“很累,想回家,想去学校。”
你看,采用“体验式说服”效果是不是很好?
有时候,我们长篇大论的劝说,真的不妨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结果。只要不是违法的和违背常理的,让孩子自己去撞南墙,让他去犯错,去经历,然后他就懂了。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家长口头少讲道理,行为却符合道理,这应该就是最好的讲道理了吧。
【关于我们】
微信关注公众号“小小包麻麻”,给你更多科学权威育儿知识/母婴用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