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教培训教程(28)如何训练孩子管理和调整情绪

作者:大正小雨家庭教育 03-29阅读:2919次

训练孩子管理和调整情绪的方法分三个步骤:接受情绪、指导行为、解决问题。父母早教培训教程(28)如何训练孩子管理和调整情绪


一、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

不同的事情发生,孩子的内心自然会产生各种感受。好的事情他会非常的开心,出现正面的情绪。如果他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败,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要完全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不要指责、嘲笑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完全接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心和他的心在一起,孩子才信任父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很多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不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例如孩子陷入悲伤、恐惧、失望或者愤怒等情绪中的时候,父母告诉孩子,“别哭了”或“你不应该有那样的感觉”,你要坚强、乐观,要多看看事物“积极的一面”。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孩子小时候、尤其是四五岁以前的孩子是非常信任父母的,会觉得父母讲的这一切都是正确的,相信坏情绪就是坏孩子的标志。虽然孩子的负面情绪不会因为家长说了几句话就会消失不见,但他会努力压抑、隐藏负面情绪,以力争做个好孩子。他会对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情绪产生怀疑。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自己有问题,会觉得没必要再和家人谈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会假装很开心,很高兴,这就是为什么在父母眼里是个好孩子的马加爵,日记里写着想杀死父亲。最终上了大学的马加爵杀死了4名同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根源——伪装、压抑情绪,负面情绪越积累越严重,终于爆发酿成恶果。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他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即使父母在遇到他这种情况是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孩子就会真实地袒露他自己,没有必要给为了保持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形象而压抑和伪装,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完好无损。同时,他还会觉得父母理解他自己、和他自己站在一边儿。这样的话他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相信父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从坏情绪当中解脱出来。

二、设立行为界限 指导孩子的行为

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并不等于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行为。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受都是正常的,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

孩子的行为必须是有界限的。就是要给孩子建立“规矩”,明确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允许。如果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才是对孩子情绪表达的引导和调整。如果家长每次都能公平、一致地应对不良行为,孩子也会配合父母,作出改进。

父母可以把孩子的行为分成三大块,分别为绿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绿色区域是家长鼓励和赞扬的行为;黄色区域是家长不认可,但是在某种特别的情况下是可以容忍的行为;红色区域是家长不能容忍要受到处罚的行为。我在第四章第二节“如何培养孩子的守规矩的习惯”中,对如何给孩子的行为设置界限做了详细的讲解,请大家再回头去看一下。

情绪管理和调整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纪律和规矩。事实上,在对孩子实行情绪管理训练的过程当中,父母会发现孩子的红色行为会越来越少,孩子会做得越来越好,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当孩子有细微的情绪变化苗头的时候,父母们能够察觉到并且感同身受,认同他的情绪并且做出回应。孩子明白父母关注自己、理解自己,就没有必要再采取极端的行为来赢得父母的关注。第二是从小接受情绪管理调整训练的孩子们,能够学会调整自己情绪的技巧,能够承担很大的压力,不会轻易出现极端的情绪和行为。第三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不会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孩子和父母之间冲突的概率会大大的降低。

这种教养方式会让孩子把父母看作是自己的知己和好朋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的连接更加的坚固。

三、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才能有效调整情绪

孩子的各种情绪是因为遇到了各种问题,最根本的调整情绪的方法,还是要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在上一节里,我讲到我家孩子从县城小学转学到省会小学,上了两天学,第三天就不去了。他面临的是没有被班集体接纳、没有归属感的问题。孩子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去找了他们的校长和班主任,解决他的校服、分小组、安排一个同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也就没有了,他很高兴地上学去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空谈让孩子调整情绪,是调整不过来的。

我们再以一个案例说明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个女孩,小学一二年级时,性格开朗活泼,成绩好,老师喜欢。到了三年级换了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严厉至极,打、骂、羞辱是经常的事情。有一次拽着她的头发把她拽到办公室。孩子回家来不敢向父母说学校里的情况,性格变得内向胆小,成绩下降,并开始逃学。而父母一直到女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才知道她在小学里的遭遇。

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需要敏锐察觉孩子的情绪,这是我们上一节的内容。 这个案例中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情绪,所以错失了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的机会,最终孩子讨厌学校,一直学习不好,只上了一个中专。假如当时父母察觉到了孩子的情绪,也通过共情了解到了孩子遇到的问题。就进入了第二步:为孩子的行为设限——逃学是不能允许的。

然后进入第三步骤,和孩子讨论如何应对现在的局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A、增强承受力应对老师的批评打骂。(确实有承受力极强的孩子,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儿子上小学2年级,调皮捣蛋但学习极好。有一天她在家长群里看到班主任发上来的一段视频, 她家儿子站在讲台上,其他学生排着队到前面控诉她儿子,“打了我”“弄坏了我的笔”等等。她和丈夫很气愤,但孩子什么事也没有。)

B、找被老师打过的其他同学组团,找校长告状要求调换班主任。

C、努力学习,认真、不出错,力争讨班主任喜欢。

D、调班、转学。

根据学校的情况、家庭的情况,跟孩子一起讨论哪个方案最可行,

然后实施这个方案,追踪观察效果,并对方案进行微调,直到把孩子遇到的问题解决掉。

课下作业:

测试

◆你的情绪管理训练技能如何?

下面列举了一些容易导致情绪紧张的时刻,测试你认同孩子感受和权衡养育任务的技能。它还能帮你锻炼如何在情绪管理训练过程中对孩子的消极情绪给出恰当的回应。每一项都给出了一个错误的回应。你需要通过情形的描述和这个回应,猜测父母的养育任务是什么,孩子在这种情形中有何感受。最后,你需要给出一个新的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认同的回应方式。

◆举例: 在一个大型百货商场中,一个孩子走丢了,父母都很着急。过了一会儿,商场员工发现了这个神情慌张的孩子,并帮他找到了父母。

◎错误的回应:“你这个傻孩子!气死我了,再也不带你来商场购物了。”

◎父母的任务:事情发生后,这位家长很担心。他希望保障孩子的安全,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孩子的感受:恐惧。

◎正确的回应:“你刚才一定很害怕。我也担心死了。过来,让我抱抱你。过会儿,咱们再讨论发生了什么。”

◆开始测试:

1、孩子放学回到家,说道:“我再也不去学校上学了。老师当着我朋友的面,大声冲我嚷嚷。”

●错误的回应:“你做了什么事,让老师这么生气?”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2. 在澡盆里洗澡时,孩子对你说:“我恨哥哥。真希望他死掉算了。”

●错误的回应:“你居然说出这么恐怖的话。在我们家没有人可以这样说话。你不恨你哥哥。你爱他。我再也不想听到你说这样的话。”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3. 吃晚饭时,孩子对你说:“呃……我最讨厌吃这个。我不吃了。”

●错误的回应:“有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不管你喜不喜欢。”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4. 孩子从外面回来,说道:“我恨那帮孩子。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残忍。”

●错误的回应:“如果你不是个胆小鬼,他们肯定就和你玩了。不要发生什么屁大点的事就小题大做。受点打击没什么,你得扛过去。”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5. 孩子对你说:“真希望今天陪在我身边的人不是你。我希望(你可以自己设定相应人物)来照顾我。”

●错误的回应:“你居然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个没良心的孩子。”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6. 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孩子对伙伴说:“我不想和你分享这个玩具。我不想让你玩!”

●错误的回应:“你真是个自私的孩子。你要学会分享。”

●父母的任务:

●孩子的感受:

●正确的回应:

◆答案:

当然,对于上面的测试,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然而,下面的回应却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典型的回应方式。通过对比“错误的回应”和“正确的回应”,观察父母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养育任务的。其区别之处就在于,“正确的回应”对孩子进行了共情,并对孩子进行指导。

一、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名优秀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喜爱。他很担心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事,才让老师那么对待他。

●孩子的感受:感到很尴尬。

●正确的回应:“发生那样的事,你一定感到很尴尬。”

二、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和平相处。

●孩子的感受:愤怒。

●正确的回应:“我知道,有时你哥哥会让你失望,甚至让你很生气。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三、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孩子不挑食,做什么就吃什么。家长不想再去做别的食物了。

●孩子的感受:没胃口。

●正确的回应:“似乎晚餐不太合你的胃口。你想吃点什么呢?”

四、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更好地相处,不要因为受点委屈就太过伤心。

●孩子的感受:伤心。

●正确的回应:“那一定让你很伤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五、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孩子懂得,自己花了时间和精力在陪着他,希望他能够珍惜。

●孩子的感受:伤心。

●正确的回应:“看得出来,你真的很想念他。我能理解。我也很想念他。”

六、

●父母的任务:这位家长希望孩子懂得分享,对来家里做客的小伙伴更大方一点。

●孩子的感受:生气。

●正确的回应:“有时,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是一件很难的事。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一些你更愿意和别人共享的玩具出来吧。”

如何喜欢本文,请转发并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