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什么事最重要?可以默默的写在纸上。
其实在很多的教育家眼里,和孩子玩游戏才是对于孩子成长最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情。
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培尔就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手段……游戏是幼儿这个阶段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孩子需要游戏的世界,在这里他们达到一种最富动力的状态。这种状态即是教育开始的最佳起点,又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了重视学识、学知教育,也就是希望孩子多识一些字、多学几个单词、多会一些数的误区,而忽略了游戏带给孩子的体验、启发和快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想除了当下社会大环境升学的压力,还有就是爸爸妈妈不懂如何陪孩子玩,以及如何有效的安排玩的时间。
这也是子玲今天想分享的两大主题:在家早教做什么?在家早教如何做?
· 规划在家早教内容的2个方法1、低龄宝宝:随机应变、多观察少主导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是去年1月份的,那会我在下班前会在记事本上提前写下当天回家后陪孩子玩的游戏,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按照我的规划就能进行下去,而是在玩的过程中随机应变。1、2岁时,孩子的兴趣点并不是那么突出,比如我儿子,除了飞机、汽车、火车对于其他类型的玩具都是soso一般。
越小的宝宝他可能表现出很好奇很宽泛什么都想尝试,或者就是只玩那几样对别的玩具和游戏热情都不高。这个时候呢,爸爸妈妈可以多观察少主导,自己默默的记录一下孩子主要都是玩的那些类型的游戏。
之前我发过几张我对孩子游戏的记录表,不过现在找不到了……通过记录就会发现,比如我儿子可能只对某两种感兴趣,比较爱看绘本、爱玩汽车,比较多的是视觉和语言的游戏。但是对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尤其不爱甚是缺乏,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多带他都去公园去小朋友多的地方,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骑车很好、投飞机很好的时候,他好奇也会凑近了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我再适时提供给他这些材料,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不用几天他就喜欢上这类游戏,自己每天都要求玩。
如何记录呢?很简单,可以做一张表,大致将孩子的游戏分为几类:触觉、视觉、听觉、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做这个记录的目的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帮助他对每一类游戏都能有所体验。
子玲的观察记录表,表格内打勾即可:
2、入园后:主题式周计划,全面发展、兴趣引导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他很多时间是会在幼儿园中度过,不再像以前那么自由,需要去适应一个有规则的集体生活。所以,在家的这每日3~4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我们最好也能有一些计划安排,将这种规则感延续下来,而不是幼儿园和家中两套路数割裂开。毕竟,从孩子上幼儿园那一天起,他就必须开始适应这个规则的集体生活的社会,必须逐渐明白集体、社会是不会以他为中心转。这些规则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就要安排在每一日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中。
这是上个月给孩子做的某个周的计划表,但实际每天的游戏类型差不多数量会减少,为什么呢?对于一些比较“硬”的游戏,如数学操作、英语阅读,孩子的专注力也就是20分钟以内,当他出现不能专注时再硬拉着他完成其实效果不好,所以,这类游戏基本上遵照他自己的意愿,愿意玩就玩的久一点,不想玩了那么就结束,不要让他有心理的负担,毕竟玩中学、学着玩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
大家有注意到我写的这个周的主题是什么吗?对,空间方位!因为我发现儿子在这段时间内,出门就喜欢依据熟悉的建筑物来问我方位问题,比如“妈妈现在太阳在西方吗?”“妈妈,我们的车头是往南还是往北?”“妈妈,今天我们走东门吧!”对图形尤其是立方体特别敏感,总是自己在尝试用磁力片拼搭出不同的立方体。有了对孩子基本的观察了解,再来做这个周计划,和孩子在玩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乐高、磁力片和轨道基本是我家每天的固定栏目,而且时间真的会很长,他会自己在三者之间自由切换,乐高做好了火车再去用磁力片做一个,再跑去轨道上开一会火车,对他来说,这是他最开心的游戏。我这个妈妈来做什么呢?就是提供他很多的图纸,以及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比如他喜欢小火车,慢慢的他不满足说明书上哪一种火车的样式了,自己创意的又不如他意,我就找了些简单的火车图纸给他,他自己看着就能完成。
当他的技巧熟练一些的时候,就可以给他更挑战、更复杂一些的图纸。我选择的了“我们的小镇”这题套图纸,还是以他喜欢的火车切入,在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吗?有买菜的、有加油的还有幼儿园,玩着玩着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就更真实更生动了,即使他就是自己玩或者跟家人玩,他的社会性和自我认知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而构思思考的过程、动手搭建的过程不又加强了他对于空间方位的感知巩固嘛~
磁力片也用了同样的策略,当他自己把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圆锥体这些完成后,他的经验不足以支撑他构想出更多的图形搭建。这个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没有足够的输入如何持续高质量的输出呢?
图片里的图形我和儿子用了一个晚上去做搭建,我自己还稍微加了个“小魔术”来增加乐趣,然后他自己就会去丰富他的“思想库”,还用自己创造的说明书上没有的图形来考考我。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觉得玩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早期,爸爸妈妈是需要给予孩子一些玩的帮助的。
8月太热了,再加上我和儿子都懒……所以在平日几乎没有带他出去做一些运动,周末的时候集中游玩,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的旺盛精力消耗不了,睡得晚起的早!
如何做周计划呢?很简单,先收拾整理家里所有的玩具,然后按照功能做个分类,子玲是按照:数学启蒙、语言、创意、手工艺术、科学探索、运动、专注力、自由活动。每个周的主题呢,就看孩子的兴趣,而且各个类型的游戏是可以迁移的哦,具体怎么做,请听以下分解。
子玲的周计划:
· 在家早教3原则1、兴趣优先、难度适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放在玩上也是通用的。正因为人和人的兴趣会有那么多不同,即造就了今日商业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造就了各行各业那么多杰出优秀的人才。只要是健康、安全的兴趣,是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下之分,所以,尊重孩子的兴趣要放在优先级。
经常观察孩子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的兴趣不稳定,有时候明明是很喜欢的东西,下一分钟可能就气急败坏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挫败感是其一。爸爸妈妈有时候想让孩子挑战一下,但这个挑战可能需要孩子蹦起来的高度太高了,他够不到,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不自信转而恼怒。
但孩子确实是需要一些挑战的,他抗挫败的心智需要逐渐发展,也需要在不断的挑战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所以,难度适宜在设立挑战时,是爸爸妈妈需要把握的一个准则,太高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太低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抗挫力的培养。
如何设置难度适宜的挑战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大前提,多陪伴孩子、观察孩子和了解孩子。
2、主题设计、点线面结合
我们成人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万物万联,用互联网思维来说就是看事情做事情要讲究“点线面体”。但是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成人后突然醍醐灌顶的就顿悟了,大脑里就装置了这么一套系统完备、功能强大的思维体系,那虽有可能但是机会渺茫、过程艰辛,所以,我们还是从娃娃抓起,在日常的游戏安排中,就可以结合主题化游戏,进行系统思维的开发和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吸收的。
还是以我给儿子的这张周计划为例,周游戏主题是空间方位,在具体的安排上,思维类我用了三角形盒、桌游;语言类用了有空间方位的绘本;创意类是儿子最爱的乐高、磁力片和轨道;手工类我们一起玩了橡皮泥和钉板;自由活动一起去爬长城。其实这些安排都是和空间方位相关的。
这样安排计划的好处是,让儿子更全面的理解空间概念和方位概念,并且他很有兴趣、很有积极性,因为对他来说这些是自己喜欢的游戏,但又不是重复的游戏,他需要有自己的探究。其实他已经在调动他的思考:如何从多种途径去找到这些看似不同的游戏背后的关联。这其实就在逐渐引导他走出自己的舒服区,步入学习区,在潜意识里还帮他编织了一张关联的知识网。
做这样的主题计划其实很简单,爸爸妈妈需要借助于自身周边的环境和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构建一系列的活动,最重要的是需要真的了解孩子。这些都是建立在爸爸妈妈花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孩子、陪伴孩子的基础上的,长远来看这对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
3、兴趣迁移、以强带弱
碰到过有小伙伴问我,“子玲妈妈,孩子只对某某感兴趣,其他的游戏他都不喜欢,我要怎么办?”你是不是发现孩子仅对某一两种玩具或游戏感兴趣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其实,如果你发现孩子对于某一两样事情特别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去探究去琢磨,首先我要恭喜你。为啥?因为第一你有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在这一点上只要你有付出,孩子就会有接受,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不会太疏远。第二、一个有爱好、有专长的孩子,进入学校、走入社会后比各方面都平平的孩子更被关注同时也可能得到更多机会的。当然我也不是说平均发展就不好,只是以目前国内社会的现实来看,有专长的人获得的机会可能更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这个考验的就是综合实力了。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巩固加强他的兴趣,当他发现自己某一方面特别厉害的时候,其实他对自己的信心也会更强,他自己也会更愿意往这个方面去探究。我们都知道知识是相通的,用他的强项去带动他还没被激发起兴趣的所在呢?
还是以我儿子为例,从小他就特别喜欢小汽车、小飞机、小火车,我们就给他买了各种各样很多不同类型的飞机、汽车玩具,同时给他讲和汽车、飞机有关的绘本故事,这些书真的都被他翻烂了,所以,很小的时候他看到路上的车就知道这是滚筒车、这是兰博基尼跑车。
后来我们又带他去航空航天博物馆、汽车博物馆、铁道博物馆,我们可以说是常客,这三个博物馆我们一年下来要跑十来趟。他长大一点的时候已经不满足仅仅是认识外形、认识类别了,他希望知道更多的构造、原理,所以我们升级了他看的绘本,给他讲飞机的发动机有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喷气式发动机,飞机的雷达是做什么的,扰流器是做什么的。爸爸去洗车、修车的时候他都爱看、爱问,目前对于汽车他知道的零部件比我还多,我只会开,车头盖都打不开,但是他知道车头盖里有发动机、有水箱、有放雨刮水。
等他再大一点就可以带他去参观工厂了,即使以后成不了工程师,起码他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快乐、自信。他是一个慢热且谨慎的孩子,但是,一辆小汽车、小飞机就能让他在陌生的环境下跟陌生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去想要一起玩。这个兴趣让他和小朋友们相对容易找到可以玩到一起的话题,帮助了他社交能力的锻炼。
所以,孩子对某些安全健康的事情感兴趣是好事,我们在肯定鼓励的同时,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迁移,把兴趣发展成一个跨界的桥梁。
·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学龄前孩子的早期教育?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用进废退的原则。脑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大脑活动主要靠神经元的运作,是通过脑神经的突触来传递信息。
孩子每经历一次体验,一些脑细胞也就是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与其他上万个神经元相联结,那些能够被有效激活其目标的联结保留了下来,那些不能被有效激活其目标的联结则会越来越弱甚至消失。最终形成的这些神经环路的功能跟孩子所处的环境具有最好的匹配度。所以,脑袋的大小和聪明与否无关,而是与脑部神经网络连结的密度、神经连结方式有关。
超常儿童毕竟是极少数的,我们的孩子先天智力水平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每个孩子的后天环境和后天经历各不相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阶段越是重视和高效陪伴,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和孩子一起体验和创造不同类型的游戏,这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如果说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比起学区房更贵的应该是爸爸妈妈的眼界和陪伴。在每一次要求孩子之前,先对自己提出要求才是作为父母的教育之道。
作者:奉奉子玲
三个好妈妈主理人,早教领域连续创业者,实战派亲子教育讲师。
硕士文凭N多资格认证在身,文学/心理学/营养师/早期教育指导师/0-3、3-6蒙氏认证老师/感统训练师,创业者/写作者/育儿达人。
欢迎加入三个好妈妈的交流分享群,和上千爸爸妈妈一起快乐育儿,在评论区回复“爸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