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述:当发现班上的孩子偷钱时 我选择这样保护她的自尊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07-12阅读:2514次

近日,学校里连续发生失窃事件。

首先是与我搭班的数学老师刚收的500元伙食费在办公室不翼而飞,接着是另一位老师不见了几百元,后来,英语办公室又传出一位老师的钱掉了的消息。所有的钱无一例外都是在办公桌内的包包里不见的。

其他老师也纷纷说着自己以往不见了点赞卡,不见了零食,不见了钱的事,个个义愤填膺,说一旦抓住一定要严惩!还说,如果抓到了那个孩子TA还不承认,就威胁他要把TA关进警察局。

一时间,教师办公室议论纷纷,群情激愤,我越听越不是滋味,心想,尹建莉老师说得好,哪个孩子好端端地愿意去干偷窃的事啊!如果TA有需求会被满足,如果TA不缺爱,TA怎么会去干这些让自己既紧张又难受的事?TA的内心有多缺爱?有多匮乏?

......

在老师们的声讨声中,我想到了那个孩子的可怜,想到如若此事处理不好,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的思绪不由飘到了几年前。

当学生“偷钱”时

我选择这样保护她的自尊

在一次交费(记不清是交什么费)时,班上一个女孩的钱没及时交给我,等到她想起翻书包时,发现少了一百元!

我让她反复找书包,没找着!女孩告诉我,她怀疑是她的同桌偷拿了,因为只有同桌知道她把钱放哪儿了。我告诉她,别凭空怀疑人,老师来帮你处理。

我到班上,当着全班同学面说,某某同学的钱掉了一百元,是谁捡着了?如果捡着了,请还给那位同学吧。

教室里寂然无声,每个同学都张大眼盯着我。我启用我的金睛火眼扫视了一遍教室,果然发现女孩的同桌(也是一位女孩)神色慌张地低下了头,旋即又抬头看了看我,很不自在的样子。我心里顿时明白了八九分。

于是,我来了一段即兴演说:“孩子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天使,只是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外界蒙蔽了双眼,或者有时一个小小的念头会把我们拉得偏离方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忘了,我们始终都是天使,是善良的,正义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属于别人的钱财,我们是不会据为己有的,对吧?我相信,捡了钱的这位同学,只是暂时没有还回来而已。但,我仍然相信Ta是天使!不如,现在我们全班同学都出教室去,然后,每位同学都独自进教室走一趟,方便那位天使把钱归位。”

于是,全班同学除了掉钱的女孩,都分别到密闭的教室走了一遭……

然后,大家回教室。掉钱的女孩笑着跑向我,说钱找到了,就在自己桌子下!失而复得的欣喜令女孩白净的脸上多了两抹娇艳的红晕,眼睛里闪着宝石般的光芒!

我又当着全班同学面说:“感谢那位天使!这件事将会成为我和那位天使永远的秘密。”我扫视了一遍教室,装作不经意地迎向女孩斜觑我的眼光,然后笑了笑,此事就翻篇了。

发生这件事时,我还没接触尹老师的理念,当时只是出于保护那孩子的想法,就让这件事永远定格在我们彼此的心里。

她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她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什么?她缺爱?缺钱?

至今还隐隐后悔,没能进一步帮助那个脸蛋白白,略显羞涩,无比文静但似乎又有诸多心事的“天使”。

看似简单的偷钱行为,实际上可能复杂无比,而真相到底怎么样,我们必须去好好了解。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孩子更是如此。

当他们的行为出现问题,或是遇到了挫折,或是有难言的隐情。

可不是每个父母或老师都愿意耐心了解。

想到此,我说:“其实这个孩子应该很可怜,导致TA 的这个行为的一定是TA的家庭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板子应该打到家庭教育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就这样悬而未决。

心里的爱极度匮乏

孩子才做了“错事”

学校安办主任中午来到我们办公室,说要蹲守,想要逮住那只“兔子”。我心里既期待,又担心。心想查个水落石出也好,但愿能借助这次事件,去好好帮助那个可怜的孩子;但如果处理不好,也许会毁了孩子一生。

中午,我们正在教室吃午餐的时候,安办主任打来电话,说逮到了我们班一位女孩,我心头咯噔一下,和班主任交换了一下眼神,谁呀?

班上的同学从我们两位老师的神情里读出了异样,纷纷好奇而紧张地探询:“怎么啦,老师?”“发生什么事了?”

……

我知道,一切都骗不过贼精的孩子们,我们不能露任何马脚,以免给那位被逮的女孩伤害。我和班主任又默契地一致说,没什么,吃饭吧。

班主任走出教室,去安办主任那儿把孩子接回教室,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想到被逮的孩子居然是那个平时少言寡语,说话轻声细气,眼神时有露怯,从不给我们添乱的女孩H。

我叮嘱班主任,此事一定要慎重,而且让学校也不要声张,为着保护女孩H。

班主任请求安办主任把女孩交给我们来处理,先调查了解清楚此事是否女孩H所为再向学校汇报。

中午,一切正常进行。

班主任假装不经意地问每个孩子,你们发现你们的好朋友或者同桌有什么秘密的行为,或者不妥当的行为一定要帮助TA哟。

然后,问了H的同桌,问她有没有发现同桌最近有什么异样的行为,比如,揣了很多钱到学校之类的。

同桌说,她看到H有一次在数钱,好多好多的一百元……

十有八九,掉钱行为系H所为。

班主任一方面通知家长下午放学到校,一方面放学后把女孩H留了下来。

我和女孩H聊,班主任与家长聊,各自了解女孩H在家中的表现。

在我们的轮番攻心下,(此前,调监控录像,也发现女孩H曾几次独自一人在午餐时分到过办公室)女孩由开始的缄默不语,到后来坦诚相告,所有的钱都是她拿的。

我们从女孩含泪的倾诉中,知道了女孩心里竟然有那么多的苦楚,难怪,她平时看人的眼神总是怯怯的,很自卑的样子!

女孩:“我爸爸妈妈重男轻女,我姐姐成绩好,所以爸爸对她好点,我呢,成绩也不好,所以爸爸妈妈根本就不管我,只有奶奶还爱我。每次病了,都是奶奶带我去看病,爸爸妈妈不闻不问。而且,我姐姐和我弟弟在家都不干活,只有我干,我干了活他们也看不见。”

我:“你也想成绩好,想赢得爸爸妈妈更多的关爱?但是成绩始终又没有提高,所以,你有很多委屈?你觉得父母总是看不见你?你渴望被父母看见?渴望被父母关心?”

女孩:“嗯。”

女孩的眼泪滚滚而下,长长的睫毛因为眼泪的濡湿而略显沉重。

家长:“我们也不是重男轻女啦,在她面前我们从来没有说过。”

我:“可是孩子比雷达还精准,她能感觉到。”

家长沉默。

我:“孩子还说,你们家活都让她干,姐姐弟弟从来不干。”

家长:“因为她最听话,我们让她干什么,她都会去干。我们不知道她内心竟然有这么多委屈。”

我:“是啊,她知道姐姐弟弟不干活,你们依然爱她;而她呢,唯有用努力干活,听你们话来赢得你们的爱与关注。可是你们,却始终眼里没有她......”

家长:“我们确实不知道她是这样想的......”

我:“孩子现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们,请看见我。建议你们回家多关注她,多爱她,把她与姐姐弟弟同等对待。与她商量,定期给她一定的零用钱,孩子有买买买的需求,在能力范围内,痛快满足孩子......”

女孩家长沉默良久,我也心疼良久,为女孩,也为童年的自己。童年的自己与她何其相似!上有灵巧的姐,下有可爱的弟,自己最不受待见,所幸,我用期期考第一的学习成绩成功赢得父母关注,不至于用此苦肉计。

好在女孩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迷途知返,当即承诺不让爸爸知道此事,因为爸爸脾气很暴,知道后肯定会打女孩。女孩妈妈悄悄地把钱交由班主任,由班主任出面,将女孩以前偷拿的钱通通还清,并且答应定期给女孩一定的零花钱。

学校也当此事从没发生过。

遭遇成人“垃圾思维”

孩子心理需求被忽视,品行出偏差

英国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当父母看到后,不仅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

女孩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随着她面对我们越来越坦然的眼神,和她越来越活泼的身影,她的那段“不光彩”的事也泯然于我们的记忆里。

尹建莉老师说:“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

心里学家伍罡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了解了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动机,做父母的就可以淡定一点,不用把这个行为看做一个可怕的结果,可以尝试把这件事看做是一个信息,看看孩子通过这个行为向父母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看看孩子的心理发育到了哪个阶段,看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看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他还说,家“贼”不是贼,是汪洋大海中漂流的少年派,需要帮助,需要关心,还需要爱。

尹建莉老师也说:“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家儿子身上的一件事:

一次,儿子的大姨,也即我的姐姐到我们家做客,记不清当时她为什么给我钱而我没要,把钱摆在餐桌上,让我姐拿回去。我姐与我和妈妈聊了会儿天,我妈再次清钱,发现一千块钱里少了两张,我们都不明所以,屋里既没刮风,又没其他人在,只有儿子在,怎么可能不翼而飞呢?

我对儿子产生怀疑,但又拿不准他为什么要偷拿这些钱,在心里搜肠刮肚想:他有什么没被满足的需求?

我问儿子:“儿子,请问你看见大姨的钱没有?”

儿子答没有,但他回答的时候,头也没抬一下。

我越加怀疑,但稍作沉吟,对儿子说:“哎呀,宝贝,妈妈遇到难题了,大姨给妈妈的钱不知怎么搞不见了,你能帮我找找在哪里吗?帮我找找哈宝贝,谢谢你!”

“好嘞!”儿子欣然答应,趴在地上找啊找。

“妈妈,找到了!在沙发底下!”儿子挥舞着手中的红票子,跑向我。

我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过了一阵,我问儿子,你是不是缺钱花?

“我想买那个乐高,但我还差两百元,你让我等等,等你下个月发了工资再给我,可我好想这周末就买呀。”儿子眼神里满是期待。

“没问题,宝贝,这周末,我们就到商场去把它买回来,差多少钱,妈妈给你补。”我想起前不久,儿子给我说,想买商场里那个一千五的乐高玩具,我因为内心有太多恐惧的投射,害怕孩子在买买买的路上刹不住车,于是,想给儿子使个绊子,延迟满足一下孩子。

没成想,儿子是如此渴望这个玩具,以至于见钱便想拿。

我心里后悔万分,瞧自己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不过就是想买个玩具嘛,自己在买一千多的衣服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儿子想买个一千多的玩具,为什么自己就要上演那么多的内心戏,有那么多的恐惧?为什么总是要让他等待?

人为设置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如此这般。

真想立即跑到商场把儿子喜欢的玩具给买回来。

那次事件给了我一记耳光,让我清醒了不少,从此,我严格按照尹老师书上写的做,孩子的零花钱坚决由他自由支取,家里抽屉随时放着几百元钱,儿子舍不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东西要求我给钱的时候,我也是痛快满足。

时至今日,我的儿子再也没偷拿过钱,也没有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时时在节日,很豪气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漂亮衣服;亲戚朋友来家做客,他也会拿出零花钱,大方地尽地主之谊,令亲戚朋友羡慕唏嘘不已。

真心为朋友的及时反省,及时改变点赞。

带着满满的爱

去看懂孩子的一切行为

尹建莉老师还说:“一个人之所以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多半是因为偶尔的过失被错误处理,一直有负面能量不断输送给他。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监督得很严,控制得很紧,一发现孩子偷钱,立即定性为“偷”,鄙视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顿,警告,并开始像监督小偷一样监督孩子,一旦发现又有偷钱行为,不但暴打,而且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做工作,或是吓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里……这样折腾下来,孩子离小偷的身份就越来越近了。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对人性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长自我心理的一种投射,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需要家长多反思自己。”

现实生活中,一当发现自家孩子有偷拿钱的行为,便对孩子各种惩戒,各种羞辱的现象比比皆是,很是令人痛心。家长试图通过羞辱惩戒行为让孩子长记性,不敢有下次,殊不知,这样做,分明就是将孩子往“偷金”的路上逼,可悲可叹。

但愿,我们做父母老师的,都做个学习型父母,学习型老师,带着满满的爱,去看懂孩子的一切行为,包括孩子的所谓“出格”行为,所谓“坏”行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看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

学习爱,我们一直在路上,加油!

作者介绍

悠然,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一个佛系中年妇女,在育儿育己路上坚定践行“爱与自由”理念,并将之付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成了一名妥妥滴“二”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