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妈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孩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急躁,性格越来越蛮横,甚至出现了过激行为、暴力行为。
我们知道暴力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它会让孩子产生消极心态、悲观情绪,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应激人格、暴力人格。
很多家长也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家庭氛围还算和谐,孩子的学习氛围也并不存在暴力行为,难道孩子的暴力蛮横是自己形成的?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例:
小庆今年八岁,他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爸妈对他疼爱有加。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爸妈发现小庆的行为变得有些偏激。小庆是怎么变得偏激的?
在接受儿童心理咨询的时候,小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虽然他们总是给我买玩具,可是他们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我想要的玩具从来没买过。”
“我讨厌他们早上叫我起床的样子,我想多睡一会,他们就直接掀了我的被子。”
“我说话他们从来都不听,我的床在卧室的窗户旁边,我想挪到另一边。可至今床都没有挪动过,晚上睡觉挨着黑漆漆的窗帘我害怕,我不想告诉他们。”
……
看到这里,也许你就发现了问题在哪。
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忽视,让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心态。直观的说,在孩子心里,他被当成了不重要的人、不懂事的人。
另一方面:这种消极心态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处事方式。你会发现,小庆跟爸妈说过要挪动床,可他没跟爸妈说过原因。即便晚上睡觉挨着窗帘很可怕,孩子也不愿跟爸妈吐露心扉。也就说:孩子已经排斥跟父母沟通了。
要知道这的确是可怕的问题。
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行为会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也就是说,孩子产生了消极心理就会产生消极行为,消极的行为又进一步强化消极心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产生可怕的危害。
其实总结小庆家长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尊重,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大维护。
我们都在说,要关心和爱护孩子,是这样么?
关心和爱护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尊重。如果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你的关心、你的爱护,在孩子眼里不过是敷衍的表现,是一种违心的表达。
其实像小庆爸妈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我们以为:
给孩子买了玩具,孩子就一定会开心。
孩子太天真、太单纯,他的意见往往是错的。
孩子不说出原因,就不帮孩子解决问题,是对孩子的心理引导。
其实我们都错了。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尊重孩子?
1. 多询问孩子的意见
询问孩子的意见,在孩子的心理层面上已经树立了“孩子的重要性”,这会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并逐渐影响孩子的积极心态。
有了积极的情绪,产生了积极的行为,情绪影响行为——行为反馈心态的良性循环就被建立起来,孩子的自我成长也就成为了可能。
尊重孩子,就是从询问孩子的意见开始的。
2. 表达方式传递尊重
为什么很多孩子对父母会有反感情绪?甚至父母一说话,孩子就会觉得不耐烦?
你注意过自己的表达方式么?当你称孩子为“小毛孩、小屁孩、糊涂蛋、捣蛋鬼……”的时候,你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
这些称谓其实就是一种情感定型,孩子知道无论他怎么做,在你眼里她都是一个小毛孩、小屁孩、糊涂蛋、捣蛋鬼……
于是,消极情绪出现了,孩子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消极……
3. 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该如何处理?比如报兴趣班,孩子喜欢跳舞,爸妈觉得学钢琴更好。
这个时候即便一定要让孩子学钢琴,也得尊重孩子的选择。你可两个都学,或者改变自己的选择,一定不要轻易的放弃孩子的选择。
选择权,是孩子获得肯定的最强有力的表现,这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积极情绪。
如果你习惯用自己的决定左右孩子的选择,那么请你考虑一个问题: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工作选择、伴侣选择、事业选择的时候,你的孩子该如何面对?
尊重是对孩子最起码的信任,最有效的关怀,最浓厚的爱意。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跟你唱反调,总是情绪消极甚至出现了暴力行为,先反思自己,你有没有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