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孩子在幼儿还是成长阶段,跟小伙伴都难免会产生矛盾,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思想各方面日渐成熟,同伴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减少,孩子在没满3岁之前,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小孩又得各自家庭的小公主、小王子,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事物的占有欲更强一些,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很好的维护,跟小伙伴之间推搡、踢打等攻击性行为会经常发生。一般来说孩子之间的矛盾,可以自然而然的由宝贝们自己化解,可能上一秒还在生气,下一秒又是好朋友了,手拉手了,不需要大人的介入、调解。
但是也常听到小朋友会向自己的妈妈或者亲人哭诉:“妈妈,小朋友打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妈妈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我们来举例看看。
妈妈一的做法:让孩子打回去,以牙还牙,不能吃亏、被欺负。
妈妈二的做法:咱们再也不要跟他玩了。
你是第一种妈妈还是第二种妈妈呢?
我希望你都不是。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第一种妈妈的做法,打回去,看上去平衡了孩子的心理,没有吃亏,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却是有点不分青红皂白,会使孩子失去正确的是非观,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像一张白纸,不能简单的强化孩子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在这种教导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冲动,通常喜欢以暴制暴,为未来留下隐患。
再来看看第二种妈妈的做法,不跟打人的小伙伴玩,看似替孩子规避了危险,但实则等于温室养花,减少孩子受挫成长的机会,孩子容易养成“玻璃心”,而且还会减少孩子的交际范围,到最后孩子可能会失去朋友,也让孩子养成碰到困难就逃避的习惯,成为一个怯懦的人,不可取。
那以上这两种常见的做法都不可取,做为家长,到底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引导方式呢?小编在这里有几个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
1、第一时间安慰
当孩子告诉妈妈受到小朋友的欺负时,第一时间要对孩子进行安慰,抱一抱,拉拉小手,亲一亲,用实际的行动,让宝贝感觉到妈妈的爱,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慰藉,产生绝对的安全感,并检查孩子有没有受到身体的损伤。
2、问清受欺负的原因以及过程
大部分孩子在这个时候,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了,引导孩子说出受欺负的原因以及过程,99%以上的孩子都不会撒谎,在描述事情经过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3、巧妙化解矛盾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激怒打人的一方,对方才还手,那就要指出自己孩子开始时所犯下的过错,并且鼓励孩子跟对方道歉,还后再跟孩子说明对方“打人不对”,是错误的示范。若是对方孩子的过错,那可以在对方家长的协助下(大部分家长都是讲理的),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过错,也需要进行一个道歉的仪式,并且帮助两个小朋友化干戈为玉帛,做彼此的好朋友,恢复友谊,一块玩耍,小孩子在这方面要胜过大人,更容易忘记不愉快的事情。如此做法,能够让孩子分辨是非,树立正解的相处观念。
孩子们在日常的相处中,争吵是常见的事,尤其是在幼儿园中,一般来说,老师们的还有另一种做法,小编认为,可以学习借鉴。那就是只要吵架没有危险,都不会太多的进行干预,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一方面吵架、争吵,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还会调动孩子发表自己意见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思维,自主意识,激发孩子表达的潜能,去为自己的观点做辩解。争吵辩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孩子们潜力与智力的小小较量。是成长过程的自修课程。对孩子有利。
当然在碰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作出一些正确的引导,教孩子在跟小朋友的相处中,学会耐心、谦让,讲道理,能够适应群居的生活。
在对待孩子被打、被欺负的事件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采用过激、指责的行为,说一些负面情绪的话,比如“你真没用”、“你活该”等等。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感,对成长不利。另一方面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帮助孩子强身健体,有条件可以学一些防身术,这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一些孩子,在面临校园欺凌时,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毕竟家长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左右。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了,如果你也有育儿方面的问题或者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