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的第1句话很重要

作者:小步在家早教 08-01阅读:1148次

昨天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吃饭的时候,她4岁的儿子乐乐非得在餐桌上搭积木,没过几分钟,“啪嗒”积木就掉下去了。

乐乐眼看着桥塌了,两手一推,哇哇大哭起来,还发脾气把桌上的积木也扔到地上。

最后朋友也生气了:“你自己做错事,还有理发脾气?”说着就揍了乐乐屁股两下。

好了,乐乐这下哭闹得更彻底了。

“孩子发脾气”应该是困扰过很多家长的问题吧:

跟孩子讲道理嘛,他根本听不进;

不理不睬冷处理,孩子哭得更伤心;

对孩子妥协,又怕骄纵了孩子,使他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其实啊,不用太担心,孩子发脾气是好事,关键在于家长的处理方式。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

阻止发脾气才有问题

在某育儿节目上,孩子吃饭的时候突然发起了脾气,把枕头扔地上使劲地踩,然后躲在门后嚎啕大哭,谁劝都没用。

妈妈把孩子拉到沙发边上,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说,就是贴标签:“你这个人,不能不讲理的。”

孩子听了,反而哭得更大声,一边哭一边喊着“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紧接着爸爸的第一句话,也是试图讲道理:“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好不?”

孩子毫不犹豫地拒绝:“我就不要!”

最后爸爸没有耐心了,威胁要使用戒尺打人,才使孩子暂时停止了哭泣。

可是,简单粗暴地用威胁的方式压制脾气,表面看似解决了问题,却为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了后患。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智脑比情绪脑发育落后。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的绑架中,无法抽离。

在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以前,他是没有能力用理智脑思考的。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有问题。

比起讲道理和强行压制,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先接纳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发脾气,是大脑在发育

孩子发脾气,看似让人头疼,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5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开始萌芽。

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当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心理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

愿望和实际能力的错位,使他们更加容易发脾气。

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智脑发育比情绪脑滞后,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有两堆牌,每堆牌中都有中奖牌和惩罚牌。

分别让情绪脑受损的人和正常人随即抽取,然后猜测哪堆牌中抽到中奖牌的概率更大。

结果显示:情绪脑受损的人猜中的概率比正常人低。

这个研究表明,人类理智做出的决策,需要情绪脑和理智脑同时参与,而不是“没有情绪,会更理智”。

而当孩子发脾气时,大脑掌管情绪的区域和掌管理智的区域会产生强烈连接,情绪脑和理智脑同时参与工作。此时,就是促进孩子大脑发展的最佳时机。

而家长要做的关键是:促进理智脑和情绪脑间的连接,加强理智脑的工作。

“我知道......”,

是缓解孩子发脾气的第一句

那么,如何促进理智脑和情绪脑的连接呢?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认知疗法在家庭教育中使用非常广泛,许多人将之比喻为帮孩子做“心灵按摩”。

而心灵按摩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接纳

面对孩子发脾气,与其对他说“你不该发脾气”“别闹了”“别哭了”“本来就是你不对”,不如“我知道你很难过”“你是不是很生气”“如果是我,也会像你一样很伤心的”这样的句子管用。

1

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询问乐乐:“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如果妈妈的积木塌了,也会跟你一样感到难过的。”

先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情绪,并借助同理心表示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一句“我知道”的同理,能让孩子的潜意识浮出表面,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后,理智脑开始慢慢恢复工作。

当孩子的理智脑开始思考时,他的怒火就少了一半。这时,理性脑就和情绪脑就开始产生连接了。

2

引导孩子分析原因

引导孩子分析情绪,将发脾气的理由说出来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进一步强化理智脑的使用。

此时可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来引导孩子合理解释他发脾气的行为。

情绪ABC理论认为,看似是因为事件A激发了情绪和行为后果C,其实,是因为人们对事件A产生的错误认知和解释,而导致了情绪C的产生。

如果我们能合理解释B,就能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后果。

比如,乐乐因为积木倒塌而发脾气。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析情绪:“你感到很伤心,是因为积木全部塌了吗?还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搭好,感到很气馁?”

“不过,妈妈看到你都搭了4层高,觉得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3

引导孩子反思行为

最后,引导孩子反思,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询问乐乐:“发脾气把积木全推到地上,这样还能继续搭积木吗?下次你在地上搭积木,是不是就不会掉到地上而捡不起来了?”

还可以告诉孩子,发泄情绪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可以玩“打沙包”的游戏,把情绪宣泄在沙包上;可以玩跳舞游戏,跟着音乐随意扭动身体;或者玩“吃掉你”游戏,把一些小食品当做不开心的坏情绪,然后吃进肚子里......

有耐心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有耐心的孩子。

父母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希望的种子。

孩子发脾气,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 一句“我知道”,胜过苦口婆心地说理;
  • 一句“我也会”,胜过简单粗暴地压制;
  • 一句“我懂你”,胜过千言万语地安慰。

孩子每次发脾气,其实都是他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中,获得成长的最强力量。

小步在家早教,来自清华、斯坦福的精英团队,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