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娃的3大教育谎言,有多少家长信了?及时醒悟还来得及

作者:小小的汽车播报员 10-20阅读:4736次

导读:

教育信条有太多,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常常今天看了一个理论,明天就出现一个相反的,甚至看得越多越感到迷茫,究竟该听谁的?

其实,任何理论都没有绝对,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父母的需要不断的付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做出判断,然后才能不断的收获

父母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教育谎言这几年甚嚣尘上,如果盲从危害很大,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因努力进取而成功的人,就不能听信这些谎言,而是要适时的逼孩子一把。

这几年快乐教育非常火,家长圈里不知何时悄悄流行起来,他们看不上当今的“鸡娃”教育,觉得孩子就应该快快乐乐的长大,于是,放任孩子自由成长,比如,当孩子报了兴趣班,新鲜劲儿过去后想要放弃,父母就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当他们发现有“快乐教育”这个理论做支撑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教育方法有高下之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快乐的完成,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学透一本教科书苦吧?做作业苦吧?反复背诵、记忆苦吧?大脑是个吝啬鬼,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动脑、记忆、推理对大脑而言都是辛苦的,毫无快乐而言。

如果尊重孩子,实施快乐教育,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那些没有掌握的本领、没有培养起来的能力,社会怎能迁就?任何成绩的进步、成就的取得无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从来都不存在不劳而获。

当然,学习可以是快乐的,什么时候快乐呢?那就是付出了汗水甚至泪水,努力过后,取得成绩和回报时,带来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的描述的。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放弃快乐教育,孩子将来会感谢你。

社会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出现杰出的人才,但是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优秀的人才凤毛麟角,于是有人会认为那些杰出的人天赋异禀,或者是他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才会取得成功。

每个父母都知道,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有乐在其中,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但是兴趣的作用仅此而已,它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让孩子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毕竟再喜欢的事物,如果长年累月的重复,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一生作品3.7万件,他活到92岁,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从他出生就开始作画,平均每天要画1.1幅。

所以,任何非凡的成就背后,一定伴随着非凡的努力。而毕加索的名言也在告诉我们,仅凭兴趣无法成功:

我14岁就已经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了,今后,我要用一生去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

很多人无法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你不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只是缺乏做好它的能力,而没有人会喜欢自己无法胜任的事情,扬长避短是人的天性。

所以教育孩子,发掘兴趣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孩子做好,一定离不开父母的监督,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只有不断的取得进步,孩子的兴趣才会被更多的激发,形成良性循环。

很多人觉得中国教育压力太大,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习太多,而国外的教育,孩子幼儿园根本不学习任何知识,早早放学,老师哄着孩子玩儿,总是鼓励。

可是,你看到的只是平民家的孩子快快乐乐的上下学,精英阶层的孩子每天都会被体育、乐器等各种学习项目所填满。

在发达国家,阶级已经固化,想要跨越阶层难上加难,国外的公立教育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更偏向“放羊教育”,是中下阶层的首选。

而精英阶层追求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会付出许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孩子的教育,进私立学校,学习各项才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履历,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进入名校的资格。

美国名校的竞争比我们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知道,美国人普遍注重孩子的体育运动,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争取在拥挤的赛道上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信奉“国外的月亮更圆”的父母,只是“毒鸡汤”喝得有点多。

【包 麻麻总结】

或许,天才本没有天赋之说,音乐大师肖邦说过:

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放眼望去,那些拥有一技之长,让人羡慕的孩子,哪个年幼时不是边哭、边练、边不理解,被父母逼迫出来的?

只有懂得坚持的孩子,一路走下来,才会明白自己付出了多少,又收获了什么。孩子无法坚持,多半源于父母的放任,逼孩子一把,他会成长的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