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关心,却说了讽刺的话?这套绘本教父母和孩子好好说话

作者:雨爸小课堂 11-28阅读:1112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还在读中学的女孩,买了一枚漂亮的发卡,妈妈明明觉得好看,嘴上却说“心思都花在臭美上去了,难怪成绩不好”上了大学,鼓起勇气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得了奖,爸爸明明觉得骄傲,却只淡淡地说“知道了”就挂了电话工作后,用一个月的工资给爸爸妈妈买了礼物,爸爸妈妈明明很开心,嘴上却说“我们什么都不缺,你能嫁出去才是最好的礼物”……

你看,我们关心,却用生气去表达;我们开心,却用讽刺去表达;我们伤心找不到出口;我们冲动做不到平静,我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认识过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情绪,于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更不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解。

而一套孩子的绘本却可以帮我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来自西班牙,基于儿童精神病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畅销100000余册,受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王福兴力荐。这套书列举了生气、伤心、快乐、冲动、面对死亡等9种情绪,通过具象化的表述,让孩子理解情绪是什么,并且学会管理情绪。

不过,比起孩子,我更建议父母们也要好好读读这套书,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能更直接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情绪”,也更直接地让孩子看到“我是怎么处理情绪的”。

如若我们生气了就乱发脾气,伤心时找不到出口,慢慢的,孩子们也会变得易怒、暴躁、没有耐心,并且无论什么事情,都用哭闹来表达。

伤心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然而这个时间却有可能很漫长,也有很多人感觉熬不到冲淡的那一天。在《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中,讲述伤心的这一本书名叫《肩上的沙袋》:

主人翁安娜不小心打碎了心爱的百宝盒,这让她非常伤心。半夜里,她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沙袋,里面装着伤心,于是她把沙袋扛在肩上,走到哪儿扛到哪儿。安娜告诉弟弟,她的沙袋里装着伤心,扛在肩上很沉。弟弟想帮助安娜,就偷偷地把沙袋戳破了一个洞,让里面的沙流出来。安娜一整天都扛着破洞的沙袋,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沙袋越来越轻,却依然在她肩上。晚上,安娜在玩具箱里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百宝盒,她变得非常开心,而这时候,肩上的沙袋彻底消失了。

在这个故事里,通过沙袋这个具象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伤心扛在肩上的分量。而流逝的沙,就像时间,悄悄地抚平伤痕。不过,虽然弟弟在帮助安娜,但直到安娜找到另一个百宝盒,才真正放下沙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间可以减轻伤心的程度,旁人可以给我们帮助,但放下沙袋却要我们自己去完成。可能是主动去遗忘他、也可能是找到下一个替代品。书的末尾也提出疑问:伤心时,你是如何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的呢?

我想,如果我们可以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可以早一点去思考如何摆脱伤心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在面对伤心的时候,就可以更从容、也更勇敢,并且更知道如何去解脱。

我朋友曾跟我说,她3岁的孩子因为从娃娃机里抓不出娃娃而沮丧难过,她尝试跟孩子讲概率、讲运气、讲机器设定,然而都无法让孩子停下哭泣。后来她放弃了剖析,转而跟孩子说,来,妈妈抱抱,平静一下,再告诉妈妈现在想去吃点什么?泪眼婆娑的小朋友哽咽着选择了冰淇淋,妈妈立马给他买了一个大大的甜筒。当孩子拿到甜筒的那一刻,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

你看,伤心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明白道理,我们只是无法平复我们的情绪,而找到一个可以让我们重新快乐起来的事情,才是解决伤心的终极办法。

生气怎么办?

小朋友都很容易生气,因为他的地盘他做不了主,一切都得听爸爸妈妈的,想吃零食?不可以。想看电视?不可以。想不去上学?不可以。甚至想换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不可以!

太生气了,怎么办?

在《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中,表达生气的一书叫做《我的恐龙尾巴》,小男孩哈维尔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怒火中烧,愤怒中他长出了一条长长的恐龙尾巴。而在发泄怒火的过程中,他掉进了一个山洞,在山洞里,他看到了被他弄坏的玩具。哈维尔感到不好意思,静下心来把玩具一一修好。等他全部修好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房间里,恐龙尾巴也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气的怒火就像恐龙,破坏力巨大。而时间和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过很多案例,父母因为孩子淘气而生气,忍不住打了孩子,过后又感到抱歉,然而亲子关系的损伤却可能再难修复。

我们不能要求父母绝不生气,同样的,我们也不会要求孩子绝不生气。但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我们生气的情绪。

如果甲方的无理要求让你生气,抓起电话臭骂一通当然解气,但也可能丢掉重要的一单,这种时候不妨放下电话,出门暴走一圈,待心情平静了,再好好商量;如果开车遇到其他车不遵守规则,与他置气飙车,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时候不妨打开收音机,哼上一曲,把这事儿抛在脑后;孩子调皮到你忍不住要打他,这种时候不要急于说教,不妨走出房间,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兴许过一会儿孩子就会主动认错……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总是用大喊大叫、拍桌子打屁股来表达我们的怒气,最终孩子也只会学会这一种方式。当我们觉得孩子越来越爱犯浑撒泼,其实很有可能,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要认识情绪?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把情绪都做了具象化的处理,比如冲动时,房间就会消失,用来表示我们冲动时容易一叶障目,无法考虑周全;比如心绪不宁时,我们难以做出决断,就像总想挠痒痒,无法思考和行动;比如面对死亡时,我们会变成灰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慢慢变回彩色……

惯性思维里,我们对情绪更多是抵触的,比如我们伤心就要硬抗,我们想说爱却不会表达。但在《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一书中,作者更注重于讨论如何面对情绪。比如如何变得不伤心,如何变得果断。

我们不再是情绪的对手,疲于与他博弈,我们开始认识自己的情绪,熟悉自己的情绪,然后为情绪找到出口、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学会了伤心要找到替代品,生气时要冷静,冲动时不要做决定……

我们也就能做到开心的时候大声笑,喜欢的时候大声赞美,爱的时候大声表达。

我真心建议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看看这套书,可能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还有些不明所以,但我相信爸爸妈妈会从中体会到更多。

当我们学会了自己与自己和解,当我们学会了更恰当的表达方式,相信我们也就能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