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别教育孩子

作者:小桥教育说 04-27阅读:1416次

一些年轻的父母抱怨说: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稍不如意,脾气就上来了。

打也不听、骂也不灵,哄他吧,他还更来劲!

有些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简直无可救药,索性就用自己的坏脾气去好好教训一番,但最后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样的情况下次还会出现,并且会在孩子内心留下创伤,伤害彼此感情。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是情商的重要因素。

父母管教孩子必须有理有据,不能是情绪化地打骂。如果是孩子犯了错误,必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违反了规矩一定要处罚,这是为他们将来的人格养成打下基础,这样才不致让孩子有偏差的认知或行为产生。如果是孩子因为任性而影响父母的情绪,此时千万不要上前制止,或者劝解,否则孩子会更撒娇,脾气会更倔强。此时父母无需大发雷霆,不妨采取冷观的对策,孩子就会在一种严肃的氛围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渐渐收敛起自己的“牛脾气”。

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分不清,而且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往往也不善于独立控制。如果父母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做事。因而,这就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仅有爱不见得能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应该把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严格要求也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样,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爱,千万不要溺爱和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与宠爱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良好个性和品行的优秀人才。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父母高兴时,教育孩子能注意方式方法,不高兴时就简单粗暴,甚至无事找事,把孩子作为出气筒,动辄打骂训斥、讽刺、挖苦等。这种因父母情绪的好坏而出现的教子尺度不一,其祸害是无穷的。

这会在孩子的行为标准上造成混乱。就是说,这往往会使孩子不知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既不利于孩子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又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容易使孩子养成看父母脸色行事的坏毛病,并且不利于父母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家庭教育实现有针对性、实效性。

父母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境,特别是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方法上的过激行为,往往会使孩子同时遭到“体罚”与“心罚”的双重伤害,这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带来重大伤害。

这往往还会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这种威信的“降低”,往往又会对以后的家庭教育人为地制造出种种障碍,比如,有些父母所说的“孩子大了,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就与这种“障碍”有关。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依靠理智的力量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学会并善于以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方法来管住自己。

有的父母直言孩子太“慢”,是因为父母习惯将成人节奏变成对孩子的要求,忽视了孩子成长阶段的特性。

父母该做的不是逼孩子加快速度,而是自己放松心情,放慢节奏。到底是孩子动作太慢,还是父母太急?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父母反思。要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快一点,只有找到他慢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想改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就要避免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责任心,教给孩子如何利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希望完成任务后马上出去玩,但多数父母却会让他们继续做其他练习。由于孩子看不到玩的希望,所以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懂得给孩子适度的任务,留一定的空闲。

那今天的内容就分享这里了,家长可以借鉴辅导。

需要帮助的可以加老师微信:78618290我将和你一起来探讨解决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