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边有位好朋友,儿子很聪明,去年中关村一小入学后,在班里一直是最后1名。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太!超!前!了!
这是来自网友的真实的声音!而这种超前学习/超负荷的学习到底是对还是错?你怎么看?深处其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无奈,可是又不得不行动,你会让自己的孩子跟着教委的教学节奏快乐的成长吗?欢迎大家分享!
不管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或者给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幼儿园,中国的家长们不仅仅比拼的是自己的实力,在比拼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实力(武功)全部传给自己的孩子,用钱、时间、精力、耐心等元素给孩子在未来升学的选择上加持功力。
没有对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山顶看看风景呢?在北京海淀区,这是大家认为的全员疯癫的一个城区,家长们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孩子走在前面一点点呢?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钱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时间、精力、耐心、陪伴、没日没夜的坚持……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几个普通的海淀家长和孩子的案例,来看看一群疯狂的人到底如何在疯狂的养娃。
真实案例一: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孩子(课外教育投入年消费20万)
朋友的孩子在人大附小读书,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保证孩子在学校的小区有一套住房,以均价12万左右的房价来计算,一家三口标配的100平两居室的总投入约1200万元,当然很多家长并不是在孩子要上学才开始准备,很多家长在很多年前(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早已经做好准备),姑且不论是什么时候做的准备,根据房价同比例上涨的幅度,学区房对普通家庭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说孩子的课外教育消费的20万,我们看到的只是金钱的投入,背后的每一节课家长的时间陪伴才更可怕,孩子接受课外辅导的内容包括:
1.英语提升,针对课堂教学之外的提升。
2.自然拼读课程。
3.英语外教一对一口语训练。
4.某学习机构的数学思维+奥数。
5.某学习机构的语文阅读+写作+国学。
6.钢琴。
7.马术+游泳+跆拳道。
8.每年暑期的国际夏令营。
以上所有的课程投入的年度总消费在20万左右,如果寒假再增加海外的夏令营活动,费用还会持续增加。据说这是在海淀区普遍的稍微高于平均标准的配置(最起码我认识的这个孩子的班级是这样的)。
孩子到底收获了什么呢?累是必然的,不仅仅孩子累,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很累,因为每一节课都需要家长的陪伴,不少课堂是孩子在教室的前半截上课,家长在后半截陪读。
如今孩子在9月份即将升入2年级,姑且不论孩子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能力到底如何,看到的家长在英语方面的投入巨大,孩子目前可以做到:
1.和外教日常沟通没有问题。
2.英语基础阅读,预测孩子的词汇量不低于2000。
3.英语基础写作。
孩子没有周六日,家长同样也是如此,比拼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拼的是钱(一年20万左右的投入对普通家庭来说真的很夸张),更多的是时间和耐力上的坚持。
网友案例二:网友“我就是我2016”的分享
作为海淀普小的家长回答一下,我们学校在区里算二流中等普小,开学前校长说过,校内家长平均学历是研究生(我家一个博士+一个本科,刚到平均值)。海淀是凝聚北京高科技人才的地方,父母的学历都不差,毋庸置疑当然也更会重视孩子的教育。
1.语文方面:一年级入学摸底,用字卡检测,孩子们的识字量平均800个,我娃大概认识一千来个,班里的识字大王认识2500个字,中国常用汉字是3000个。
2.数学方面:数学方面没有超前的内容,上学期20以内,这学期100以内加减法,很容易搞定,但是拿满分也不是太容易,现在临近期末,每天语文数学都考试,老师公布不记名成绩表,家长自行对号入座。
3.英语方面:对比我们之前学了两年半的英语水平来说,非常简单,这一年的各种测试大小考,我家全部是满分。
如此看来,校内是拉不开差距了,所以重头戏在校外!!
我们数学和英语有课外班,数学只是思维能力,还没有真正接触奥数,但也有各种杯赛考试排名,我家娃在总人数3000名左右的考试中能排到200名,如果想进顶尖的初中,要在五年级人数6000名左右的考试中排进前200名才有希望。前段时间我们去考了集训队,就是从前二三百名中录取30名最顶尖的孩子,考试内容有平面几何,负数加减法,除法余数等内容,听二年级的家长说,直接出现了二元一次方程!奥数最厉害的那批孩子会在四五年级被人大附早培或八少直接录取,走数学竞赛的路子,在初高中阶段就锁定清北名额。海淀的孩子压力不是在课内,因为教委不让出难题,都要快乐教育,真正的比拼是在课外,数学为了争取更多的机构推荐,同时上两三个数学班是常事。
到底要怎么走?家长如何才能摆正心态?如何才能让孩子学的快乐、玩的开心,这也许永远都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看法!
九斗跨界平台: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拼对了才有意义!平台持续更新实战指导性强、家长可轻松应对帮助!关注微信公众号:crosseducation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