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可馨 5岁 湖南长沙红黄蓝雨花区幼儿园
文 | 焦晶晶 红黄蓝亲子园教研部
我来自一座东北小城,是一枚标准理科女,从小到大,对于艺术的接触仅限于学校的合唱。我也曾好奇地尝试过舞蹈、素描、吉他,但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单纯的技能学习枯燥无味,让人想逃。
长大以后,我走进大城市,也有机会走出国门,参观了一些著名的艺术馆、博物馆,听了一些音乐会,我遗憾地发现,除了感觉新鲜,我无法真正欣赏它们、理解它们、享受它们。
而且,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如此。假如你仔细观察参观博物馆的中国游客,会发现大家最常说的两句话是:“这是真的吗?”“这个得值多少钱啊?”而艺术的“美”,颓然变得无足轻重。
艺术教育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有艺术天赋,从小就喜欢听音乐,看漂亮的图画,再大些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在纸上信手涂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不是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享受艺术带来的美。
艺术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8个字:感受欣赏,表达创造。就是培养感官和心灵的敏锐度,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相应的情感,而不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就是能用自创的图画、自编的歌调、随性的手舞足蹈,自由地、个性化地、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能力。
此外,艺术能让人更全面地发展。
艺术让孩子更聪明
外国名校在录取学生时很关注是否有艺术特长,这有一定道理。
脑科学研究发现:做数学、阅读活动时,只有大脑特定的脑区被激活。听音乐时,多个脑区会同时活跃起来。只要暴露在音乐环境中一段时间,多个脑区的脑功能就会有所提升。而演奏乐器的大脑,和听音乐的大脑相比,激活程度更高,因为演奏需要左脑的言语、逻辑优势和右脑的非言语、创造性优势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演奏者连接左右半球的胼胝体体积更大、信息通路更多、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也因此在学习和社交方面有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的执行力和更好的记忆力。
我国研究者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现,经过绘画教育的幼儿,多项认知水平测查成绩(包括视觉能力、图形认知、颜色认知、类概念发展、分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词汇测查和创造力测查等)都显著高于同龄的、没有经过绘画教育的孩子。
艺术让孩子思维完善
爱因斯坦是位“跨界”科学家,一生酷爱小提琴,并坚信音乐对自己的科学研究有积极的影响,他曾经说:“在科学思维中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孩子在听到二胡演奏的《阳关三叠》时会说“这个是说古时候的人在受苦”,在看到天空的白云时会说“这是神仙,那是妖怪,那是大白马”。因为艺术自然而然地激发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凭第一印象和直觉反应来解释和判断。这种直觉、想象、顿悟的感性思维方式,和逻辑的、程序性的理性思维方式相辅相成,更完美的理解世界。
艺术所带来的感性思维方式和科学所带来的理性思维方式同样宝贵,能让孩子更完整、完美地理解世界。
艺术让孩子自信、自律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音乐电影,是法国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讲的是马修老师来到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任教,面对一群“无可救药”的孩子,马修老师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还发掘了一个“问题”孩子的音乐天赋,后来成长为一名首屈一指的大音乐家。
特蕾莎修女有一个信念:“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富裕的国家和贫穷的国家同样都充满了‘不被人需要’的心理疾病。”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存在感,缺少自我认同,不被尊重,很容易出现行为问题,自暴自弃。而艺术,除了能带来精神的愉悦,要求孩子自律、自控,因为无论是合着曲调歌唱,还是踏着节拍起舞,或是有目的地完成美术作品,都需要遵守规则、付出努力、与他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促进交流、归属、责任、奉献,从而获得积极的反馈,激发正向的行为、增强自信。
父母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艺术的大门?
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引导孩子一起感受、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成人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不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以免扼杀想象和创造的萌芽。
具体该如何做?
第一件事:父母放下思想包袱,自己先亲近艺术
相信很多父母和我一样,觉得自己“音盲”、“五音不全”,每当文艺汇演就退避三舍,每当被邀“K歌”就如坐针毡。
事实上,没有人是音盲。波士顿爱乐乐团著名指挥本杰明·仓德(Benjamin Za nder)说:“每个人都有一双神奇的耳朵,没有人是音盲,否则你将分不清换挡的声音(如果你的车是手动挡),你也无法分辨说话的人是来自德州还是罗马,在接到母亲的来电时,只听到‘hello’就知道她是谁,还能知道她此刻的心情。”
我们很多自我限制的观念都源于童年的经历。“知心姐姐”卢琴曾经讲过自己“怕跳舞”的故事,小时候去青少年宫跳舞,有位老师打旁边她经过,小声说道:“腿都不直还跳舞呢!” 后来她跳舞时总是想起这句话,成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渐渐地就不敢上台跳舞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什么,自己就要先喜欢什么,至少不排斥、不恐惧,先接纳、走近、接触。
第二件事:多和孩子一起留意和体验美的东西
一提到艺术,大家就会想到唱歌和画画,其实艺术的形式远超我们的想象,一切富有美的事物,都是艺术,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去观察、体验。
绘画,是视觉艺术的一种,此外还有雕塑、建筑、摄影、服装、化妆、布景、印刷、电影、网页、广告、VR(虚拟现实技术)、民间艺术品(风筝、陶瓷、皮影、泥人、面人、剪纸)……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此外还有舞蹈、乐器演奏、律动、戏剧表演……
大自然中也蕴含天然而丰富的艺术,如,花草树木的生长、日月星空的变化,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独具匠心的人文景观,鸟鸣、风声雨声……
闲暇时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远足旅行,或是参观博物馆、艺术馆,逛商场、庙会,听音乐会,看儿童剧、马戏表演、动画电影……孩子的情绪会随之起伏,自然产生联想和想象,主动用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
第三件事:恰当回应和鼓励孩子
曾经从书上读到一个案例,幼儿园老师带孩子欣赏音乐《野蜂飞舞》,听完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像旋风,又像龙卷风”,“是打仗,追击”,“像一大群蚊子,嗡嗡地叫,把我们围住了”。老师说道:“你们说得都不对,是野蜂,乐曲的名字叫《野蜂飞舞》。”
科学教育强调探究客观事实和背后的规律,因此有“正确”、“错误”的判断标准,通过验证可以得到统一答案。但艺术教育不一样,更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学龄前艺术培养不强调技能培养,不要求孩子画得多像,歌唱得多准。孩子喜欢,有情感,敢自由表达自己,最可贵。
如果带孩子看画展,不要只关注作者、年代这些知识,多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是什么”、“你喜不喜欢这个,为什么喜欢”、“作者想表达什么”,鼓励孩子做做画里的动作、表情、姿态,提高兴趣。看孩子对哪些感兴趣,再重点欣赏,挖掘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也不迟。
如果孩子把作品展示给父母,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解释作品,然后夸孩子自身(更主动展示、更大胆表达、更喜欢艺术活动),夸过程(更专注、更能独立操作、坚持的时间更长、完成后会整理收拾),夸作品(是否比之前的作品更创新,是否有童心童趣),有条件的话把孩子的作品拍下来、摆出来。这样鼓励,孩子会更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体验乐趣和自信。
红黄蓝,培养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儿童!
微信公众号:rybbaby1998
红黄蓝旗下三大品牌:红黄蓝亲子园、红黄蓝幼儿园、竹兜育儿,致力于让每一个宝宝享受适合的爱与教育。百年红黄蓝,成长的摇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