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蔬菜,这个小方法超管用

作者:闫涵妈妈 04-29阅读:3045次

我是闫涵妈妈

美国正面管教讲师+资深媒体人

专注儿童心理

X在朋友圈秀二胎宝宝,面前摆着一个连体辅食盒,里面放着各式蔬菜。

因为宝宝刚出了两颗牙,我便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刚刚长牙就给吃块儿状的菜了?

朋友笑道:这叫“Tiny Tastees”时间。

我笑她,给孩子吃个饭还起这么洋气的名字。

X无奈地聊起了她家大宝——5岁的儿子。老大从小就特别挑食,超级喜欢吃肉,对蔬菜“嫉恶如仇”。担心儿子营养摄入不均衡,每次吃饭都要在一旁开劝,大人累,孩子也不开心,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就餐时间变成了无形的压力。

X接着说:“我得痛定思痛,绝不能让妹妹对蔬菜抵触,产生这么大的意见。”

我对她说的这个“Tiny Tastees”格外感兴趣,便多聊了些。

她口中的“Tiny Tastees”,是从伦敦大学一位心理学家那里借鉴来的——

把蔬菜都处理成豌豆大小,放到辅食盒的小格子里(没有辅食盒放到盘子里也可以),这样做不是为了让宝宝吃,而是让她玩,熟悉菜的纹理和味道。豌豆大小的蔬菜块,即使偶尔整个吞下去,也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拿、捏、抓、尝,不仅锻炼了手指灵活能力,也刺激了手指触觉和舌头触觉的发育。

孩子吃饭问题,很多妈妈都感到头痛,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她的实践成果与大家分享下。

孩子的味蕾比成人更敏感

很多朋友都看过吃柠檬的小朋友被酸得挤眉弄眼、前仰后合的视频,这是因为孩子的味蕾多达10,000种以上,而成人仅仅是这个数的一半;到了老年,味蕾还会丧失更多。

酸、辣这些咱们觉得还能接受的味道,到了小朋友嘴里感受就会成倍升级。蔬菜的味道甚至是纹理,比如西兰花的颗粒感、芹菜的纤维感,到了小不点嘴里都会令他们的感官超负荷,有时候不是他们不喜欢那个味道,而是不喜欢蔬菜的质感。

我小时候第一次喝酸奶,就感觉难以下咽,发酵过的奶味令我反胃。长大后,尝试了好多次才慢慢接受,现在成了最爱吃的食物之一。

知道这些原因,对于孩子的“挑三拣四”,我们是不是可以轻松些了?

最好是用最传统的方式吃菜,

掩饰太久没有好处

“我家孩子不爱吃菜,该怎么办?”

“可以把蔬菜弄成泥,和其他食材混合,糊里糊涂就吃了。”

为了孩子营养均衡,当妈后我们为了让孩子多吃几种食物煞费苦心,把菜磨成泥、打成汁……“隐藏”看起来方法不错,孩子似乎更容易接受。

X却告诉我,从长远来看,孩子们最终需要以传统的方式吃蔬菜,即以菜的“真面目”吃到嘴里,孩子只有在“看——尝——习惯——吃”的模式下循序渐进,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把蔬菜混合或隐藏起来的方式,只会延长孩子不喜爱某种蔬菜的时间。

“假如孩子不喜欢吃菠菜,可以把菠菜打成汁做成蝴蝶面,菠菜沫也同面一起放到碗里,菜吃不吃不要紧,重要的是让孩子不断熟悉、习惯菠菜的味道和纹理。”这个方法可谓两全其美。

10〜15次熟悉,才会有一次“邂逅”

去年咱们公号推送过一篇文章放过孩子吧,挑食、不吃饭很正常,其中说到,几乎所有小宝宝起初都拒绝新食物。直到孩子们看别人享受这种食物或者是自己接触食物的味道多达10~15次,才会开始喜欢这种食物。

这就像是一个内向的小朋友,每次见到熟人总是羞涩得不好意思打招呼一样,见得次数多了,熟悉之后不仅会打招呼,还会主动互动。

所以,X的“Tiny Tastees”时间,正是对这个研究的一次次真实演练——让孩子玩蔬菜,才更有可能吃。

颜色、纹理、味道,每一次熟悉,都会离他们入口尝试更近一步,所以我们还是给足他们熟悉每种蔬菜的机会。

餐外提供蔬菜,减少就餐压力

吃饭时,不喜欢的蔬菜放到孩子面前,孩子会有压力甚至反感。

小时候,妈妈做了我们不爱吃的菜,我们也会撇嘴表示抗议,妈妈们会骂:“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饭,你怎么就不知道个好歹!”

朋友告诉我,“Tiny Tastees”一定要注意提供的时间,尽量放到正餐之外,单纯为了玩,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大大减小,也更愿意与蔬菜接触。玩的过程中,哪种蔬菜的味道、纹理符合孩子的感官,在吃的时候就越容易接受。

No Care!

在“Tiny Tastees”时间,如果孩子有尝试某种蔬菜的意向,朋友X会及时贴小贴纸点个赞;如果他们不选择其他蔬菜,也没有关系——孩子们决定吃什么,或者不吃,是他们展示独立性的表现之一。

对于大一点的小朋友来说,这也是在进餐时间里的一次权利之争,我们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选择。

比如说,有些菜孩子们拒绝尝试,我们可能会一次次地劝说、讲道理、甚至说话的语气也会产生变化。孩子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咦,我不吃这个菜还会让妈妈这样啊。有种权利之争中的胜利者心态,继而会继续通过这种挑食行为,来展示自己独立性。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No Care!

(闫涵:正面管教讲师、国家育婴师,专注儿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妈妈;蒙台梭利育儿践行者,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