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交流:为人父母,更需学习

作者:蓝微距 04-30阅读:3099次

在这几个周里,身为班主任的我一再希望家长们能和孩子交流交流,再将交流反馈给我,可是交流的结果,并不是太好。

一、交流容易出现“代沟”

其实并非是简单的代沟问题,而是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他的观点在我们家长看来,其实不一定是很正确或者很成熟。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想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指导。而这样的指导,其实孩子已经是从小就听着了,自然是不愿意再听了。

我建议家长们,多倾听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交友等情况,不要轻易对他的行为做评论。要学会去维护孩子正在成长的自信和自尊,以便他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知。而且,倾听也能让孩子畅所欲言,更加能了解孩子的情况。

二、孩子不愿意交流

这样的情况,其实肯定是双方交流出了一些问题,孩子心里早已经认定,他心中所有事情,和家长交流都是没用的,甚至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被骂甚至被打。

可以这样说,其实这一类孩子,是更渴望与家长交流的。上一类所说的代沟问题,其实双方还有一定的交流,只是有些时候方向不对而已。而不愿意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会越来越紧张。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千万不能指望孩子,毕竟他们的想法经验都还不太成熟,还没有能力主动打开僵局。

这个僵局,必须由家长来打破。

方法其实是很多的,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比如说,周末带他出去玩玩,放开家长紧绷的面子,如同朋友一样与他交流;比如说,周末放手让他打打游戏,甚至让他教教你等等,让孩子放松,再于不经意间引导孩子,可能一次让双方都满意的交流,就会这样产生。

三、交流内容。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

很多时候,无论是父母或者是老师,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个想法。

我比孩子多活这么多年,吃过的盐都比你走过的路多了,凭什么你不听我的。

这种观点对吗?不能完全说不对,身为父母,肯定是要比孩子多懂一些的。

可是我们多懂的这一类,真的就是对的吗?

其实,不尽然!

举个例子吧,王健林的父亲,会比王健林更懂经商吗?不尽然。

身为老师,我意识到责任之重大。更知道我的一言一行,甚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至今都还能想起我弟弟的老师。当我因为我爷爷去世,而替弟弟请假回家时,她说的一句话。

“你爷爷去世,关你弟弟什么事?”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价值观,我肯定不敢推崇,她即使是身为老师,我也不会去学她这样的观点与做法。

而为了不出错,或者说少出错,我经常在阅读,希望能吸收一些更好,更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理念。

如此,我才敢继续教育孩子。

身为父母,其实很多时候,和老师职责相同,甚至比老师职责更大。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此,父母的交流内容、引导是否正确,就极为关键了。

曾经我上班的示范性高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学生的父亲让孩子去问老师的工资收入。

当时我们刚入职,工资也才两千多。学生将这个信息反馈给家长后,家长如是反应。这么低的工资,老师有什么做法,还比不上我这开重卡的。

这番言论,倒是满足了家长的心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不至于产生什么影响。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呢?父母这一番话,等同于消解了老师的权威,因为他会受父母影响,认为既然老师比不过父母那就没必要太尊重,自然也就不可能太认真。

故而,每当有学生离开我的班,或者换了老师,我都会引导学生,去发现老师们的闪光点,而不是缺点。

古龙说:一个男人如果在后面夸另一个男人,那是真正认可这个男人。

这句话的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议论起别人,大多是缺点,可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缺点中,去找到别人的优点。

引导孩子去关注更优秀那一点,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

你看,交流内容的关键,就在于此。而如何让交流内容较为恰当,我想一是多倾听,少引导,除非孩子的路已经太错了;二是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且要辨别学习的东西,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