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妈咪OK
OK妈 妈咪OK
▲添加私人微信(mamiok102)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澳洲的一位妈妈最近收到了女儿的托儿所给她的字条,不是因为女儿不乖,而是因为她放进女儿的午餐盒中的葡萄干被学校定义为 “高糖分”的非健康食物,学校明确表示这样的食物是 “不能接受” 的。
字条上的内容是这样的:
“请帮助鼓励儿童有一个有营养的饮食习惯。我们的健康饮食政策,要求各位为孩子提供健康和富营养的小食。”
“合理的选择包括:新鲜、干或罐头水果/蔬菜、蔬菜条、芝士、饼干、奶酪、水果面包、松饼及健康材料的三文治。”
“你的孩子今天携带的葡萄干,是不能接受的选择,原因是它含高糖分。”
这个妈妈感到震惊之余,把字条分享到 Facebook 上,写道:”这是说笑吧?它们当然高糖份,但这是水果啊。”
随后,这个话题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争论。
有家长就留言表示支持学校的观点,这的确不是健康的小食。“干果是脱水食品,所以糖份都浓缩了。葡萄干其实不健康的。”
也有家长不同意:“我不认为幼儿园或学校有权利,给家长这样的通知。有些孩子可能日间会吃某些食物,在家就吃得健康。”
宝宝该不该吃糖、吃多少糖合适、哪些糖是健康的糖、健康的糖是不是可以放开吃,一堆关于糖的问题总会让妈妈在控制宝宝吃糖问题上被刨出来,一切都源于“每个宝宝都是嗜糖如命的小家伙”。
但是关于糖分摄入量的问题,又一直是在科学喂养中比较有讲究的。
就在上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以下简称AAP)的建议又明确指出:果汁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健康,一岁以前都不建议喝果汁(注:是指100%纯果汁哦,还不是什么市售果汁饮料、还原汁一类的)。
在AAP2001年出版(2006年修订)的建议中曾经建议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要喝果汁,而这次又把年龄调整成了一岁,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糖分”。因为果汁中缺乏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纤维和蛋白质,而果汁中的高糖分有增加些龋齿和肥胖的风险。
所以当妈妈们看到这么多关于吃糖的限制时,内心别提有多焦虑了,特别是“爱糖宝宝”的妈妈们。实在管不了吃多一些糖,到底能有多大危害?吃糖多少的尺度要怎么把握?对于嗜糖如命的娃儿们,与其和他们艰难地讨价还价一言不合就闹翻、不如用健康的糖去替换不健康的糖,好逮少些活生生的肉博。可是怎么知道每天吃进多少是健康的糖、多少是不健康的糖?
宝宝能吃糖吗?
糖并不是坏成分。
有妈妈问过我,宝宝多大能开始吃糖,我说从出生第一天就在吃了,因为奶水里就有糖分,只不过那是乳糖。
对于某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组织、红细胞来说,糖几乎是唯一的能量来源。如果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会消耗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并且对蛋白质的消耗大于脂肪,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等低血糖反应;此外糖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糖也几乎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大脑能持续、稳定地工作多亏有它提供能源。所以宝宝无论是在6个月前喝奶,还是6个月之后吃辅食,都会通过食物摄取到糖分。只不过每个阶段或能消化的糖的种类并不一样。
0~6个月
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6~12个月
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这也就是为啥6个月时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通常自制辅食会比包装的辅食更少添加。
1~3岁
宝宝一岁后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已经能够保证每天对糖的需求。
但一岁后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也多了,糖的诱惑的就来了。如果一定要吃些糖,那么每天摄入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绝不能天天吃。
游离糖是什么?吃糖之前先弄清楚糖分的归类
最近几年随着妈妈们在育儿问题上越来越较真,很多强调纯天然无添加的包装宝宝辅食也被深挖出“游离糖”的概念。
游离糖是什么?
简单来说,游离糖是天然的糖,并不是合成糖,它来自于天然的水果或蔬菜中,但由于通过了压榨、脱水等工序,有别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内源性糖。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也有关于游离糖摄入的建议:
1.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强烈建议)。
2. 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10%以下 (强烈建议)。
3. 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以下(条件性建议)。
所以WHO的建议很明确,要控制的是“游离糖”的摄入。
游离糖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这里的单糖即为常见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
另外,在“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要控糖,相对没有WHO那么严格: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是指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等蔗糖、果糖、葡萄糖之类的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由于我们常吃的天然食物中本身就含有糖分,“添加糖”只是一种起到调味品作用的纯热能食品,比如我们经常用的白砂糖之类的,这种糖不需要额外添加,也不是每日餐饮必须的。
总的来说,除了糖果、巧克力这些我们一听就知道有糖的食物,其他的比如饮料、酸奶、饼干、蜜饯等食品中,添加的糖都是额外的,都要控制的!
为什么欧美国家这么抵触吃糖
从国内外对于糖分摄入的标准来看,西方国家要比我们较真得多。是西方人太怕胖吗?不是,糖吃得太多,真的有很多危害。虽然很多危害并不明显,也不会马上反映,但终究是不健康的积累。
1. 增加龋齿的风险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并且WHO的指南里面有提到证据显示,如果游离糖摄入水平达到摄入总能量的 10%以上,与低于摄入总能量 10%的情况相比,龋齿率较高。
2. 增加肥胖几率和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
不仅是难看的问题,研究表明,与含糖饮料摄 入量较低的儿童相比,含糖饮料摄入量最高的儿童趋于超重或肥胖,相关代谢类慢性疾病风险也高很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损伤等。
3. 近视的风险增大
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维生素B1帮忙,并降低体内钙的含量。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而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缺钙不仅会造成视网膜的弹力减退,晶状体内压力上升,眼球前后径拉长,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容易发生近视。
此外,吃糖过多,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视。
4. 甜食依赖,营养不良
娃儿甜食吃得太多,味觉也会越来越不敏感,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会有感觉。糖只能供给热量,而无其他营养素价值。每天吃糖多时,吃其他营养素势必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缺乏,极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5. 精神烦躁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孩子吃了过量的甜食就会影响他的食欲,造成含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使葡萄糖氧化不全,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这类中间产物在孩子的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使孩子精神烦躁,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症状。
6. 降低免疫力、影响睡眠
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点后会变成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会变成5,吃了一块奶油巧克力后会变成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1000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人爱吃甜食。
堵不如疏,宝宝吃糖要怎样合理规划
无论说多少糖不好,但孩子毕竟在没有真正感受过吃糖蛀牙疼痛前,根本不会理会吃糖的害处。民间也有个说法: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可能的确是身体的确需要。所以,糖不用杜绝,但爸妈对吃糖的规则和合理控制必需有。
根据英国NHS,各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每天摄入的糖分限量如下:
注意了,这里的摄入量不止吃某个纯的糖类食品,把要把喝的果汁、果泥里的糖量给计算进去哦。我想说明的是,如果按这个量来控制的话,基本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超标。
所以如果家里有个爱糖宝宝的话,爸妈们得要“隔绝糖源”和“建立规则”两手一起抓。
1. 规则方面,说好每天饭后可以一颗,就不要再去破坏,一旦打破,就难重建。生病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心头一软把糖作为安慰剂,既容易落下被动,并且糖对康复本身就没有任何好处,特别是咳嗽的时候,吃糖容易生痰。
2. 减少宝宝接触糖的机会。不仅是看得见的糖,还有很多糖藏在不容易发现的食物里,比如有些膨化食品,明明口味是咸的,但糖分却很高。面包、饼干这些吃起来不一定很甜的食物,其实糖也超级高的。
3. 小技巧。实在扭不过,给个小小的意思。一大版巧克力是巧克力,一小粒马氏巧克力豆也是巧克力,娃儿实在闹得厉害时,耍一点小技巧,大家都相安无事。
温馨提示: 把“妈咪ok”公众号置顶,再也不会错过港大教育学博士等高知妈妈的育儿分享。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咪OK”,我的主战场在那。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国际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专注0-6岁宝宝睡眠、大脑发育和心理,也分享吃喝拉撒等靠谱育儿知识。和几十万高知妈妈一起育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