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等待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环节。吃饭要等饭煮熟,洗澡要等水热,买东西要排队等买单......孩子在参加团体活动的过程中,也经常需要等待与轮流。
自闭儿在很多时候都不会等待,比如要玩玩具、吃零食,都是急着要,一下子要不到,就会表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很多家长都常因为这个问题向我们诉苦。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孩子学会“等一下”的技巧。
1
-视觉提示-
自闭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感到焦虑,因为他看不到等待的前景。因此,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要在要在何时何地做何事,要做多久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借用视觉提示。
比如孩子想要饼干,但是在这之前他需要洗手,可以用用“先”--“再”的图片提示,两张图片一左一右,左边是“洗手”的图片,右边是“饼干”的图片。
一开始的时候,任务要简单,并且最好是孩子已经会做的。这里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先做什么,再拿强化物”这个模式。如果是孩子已经会做的任务,这个习惯就很容易建立起来。
当孩子出现哭闹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要顶住。忽略孩子哭闹的行为,不给任何语言提示,不安慰,不做任何身体接触性的动作。
如果孩子有伤害性或毁坏性行为,身体辅助阻止孩子的行为,但不给语言提示。保持面部表情严肃。当孩子停止哭闹的时候,继续给任务指令,辅助孩子完成任务,给强化物。
如果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没顶住,马上给了他想要的东西,那就强化了他发脾气的行为,以后类似情况会不断再发生。
2
-等待时间由短变长-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车,家长可以把物品拿到孩子面前,跟他说:“等一下”,过了三秒再给他。
一开始可以语言辅助,将数字数出来,慢慢越数越长,数的声音越来越轻。数到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哭闹,给孩子想要的东西并赞扬他。
当孩子可以完成简单的等待时,家长可以尝试把物品“藏”起来。当他说“我要车”,家长把车藏到身后,告诉孩子“等一下”,三秒之后再给他。
这一过程,由于物品不在他的视觉范围,可能会出现不安,烦燥等情绪波动,但三秒很快过去了,马上给予,情绪得到安抚;当适应后,增加到十秒、三十秒。
3
-由等待“物”到等待“人”-
如果孩子已经学会“等待物品”,家长就要给孩子进行“等待人”的训练了。因为一开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想要的东西上面,并没有关注是“谁”给他物品的。
当孩子说“我要车”,家长可以告诉他“等一下XX(妈妈/爸爸/)”,然后拿玩具车走到他面前,不给予,并等待。
在孩子等了一段时间后,物品没到手,孩子就会奇怪“怎么还不给我?”。这时候他会抬头看一下家长,家长就要把握时机,在孩子看你的一瞬间马上给予并说“XX(妈妈/爸爸/)给你”。
重复这一步骤。让孩子慢慢理解到是“看”了家长才得到,同时家长需要以笑脸,鼓励的表情来强化孩子,孩子的感受是温馨的、愉快的,逐步增加孩子对人的关注。
孩子学会“等一下”对他们控制情绪,理解他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家长们在家里可以多给孩子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在生活的各种场景中适应“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