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甚至责怪父孩子胆小的父母数不胜数,孩子胆小具体表现如下: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在晚上出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
父母焦虑的是,因为孩子太胆小,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有些父母会觉得,胆小的孩子会没出息,会被人欺负,会受到歧视,整个人生都会不幸……
我们先不去分析胆小究竟就有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可怕,而是先搞清楚,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
1、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恐怖的环境中
有人说这话太危言耸听了,真的吗?
孩子尝试着站起来,大人尖叫着:”别动,小心摔倒了!“
孩子去摸摸茶杯,马上被制止:”别摸,杯子碎了割破你的手,会流血的哦!”
孩子去捡掉在地上的食物,大人飞奔过去抢走:“赶紧扔了,多脏啊,吃了会拉肚子的!”
孩子洗完澡想光着身体玩一会儿,大人马上说:“不穿衣服会感冒的,感冒了要去医院打针的哦!”
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想跑过去,妈妈说:“站着,小心摔倒把脑袋磕破了。”
大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会配合着非常可怕、非常恐怖的表情。
这样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大人是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但是这样的“教育”,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异常恐怖的环境中,危机四伏,他怎么可能胆子大?
2、孩子接受的“恐怖主义”的教育
父母管教孩子,常常用吓唬、恐吓的方式。比如,“你要是不听话,就把你丢到垃圾桶”“不许乱跑,被人贩子抓了卖给别人,你就永远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晚上不要出门,大灰狼会把你抓走”……
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防备心理或逃避心理。
另外,孩子在看动画片中的一些可怕的内容,或者家里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也会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4、“贴标签”是对孩子行为的强化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胆小,生怕在外面收到别人的欺负,会提前告知别人:“我家孩子胆子小,也不爱说话。”可能父母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是反复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子小,更不敢去和别人主动交往。
5、父母越担心,孩子越胆小
担心意味着不信任,不信任就会开始控制。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就是减少孩子的选择,孩子想做什么事情,总是遭到禁止和反对。
比如,孩子想去玩滑梯,妈妈说:“不许去,滑梯上面太脏了。”
孩子吃饱了,奶奶说:“不许一边玩去,你还没吃完,吃完了再去玩。”
孩子觉得热想脱衣服,姥姥说:“不许脱,当心感冒了。”
孩子的生理感受比如冷热、饥饱都被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欲望被压抑,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不主动和退缩的行为,在大人眼里,都是胆小。
孩子胆子小,家长又着急又焦虑,还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就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胆大呢?”
这样做对改善孩子胆小毫无意义,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否定,会让对父母心生恐惧甚至反感,变得更加胆小。
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爱护和鼓励。
胆小的孩子更敏感。嘈杂的声音、熙攘的人群、新鲜的东西、陌生的人,对于胆小的宝宝来讲都很害怕。
孩子一旦表现出害怕,父母要马上安抚受到惊吓的孩子,轻轻地拍拍他或者紧紧地抱着他,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而是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试图帮他分析什么,“刚才那个人你不认识,是不是吓到了?”这样的话毫无安抚意义,反倒强调了恐惧。
帮助孩子改善胆小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孩子更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不要一个劲儿地下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父母做好安全保障,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2.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多锻炼孩子,让他去独自面对一些困难,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全部事情。随着孩子面对困难的增多,他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也会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性格也会开朗起来。
3.不要恐吓吓唬孩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本来心里已经很内疚了,父母的指责和批评只会让孩子变得更胆小。
4.让孩子能多多接触外界。比如经常带孩子走亲戚朋友,或者是给他报个兴趣班、参加个社区活动。当然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上门做客,让他做一次小主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摇篮网微信公众号(yao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