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新词“丧偶式育儿”悄然出现。网友们的智慧总是无穷的,更有人说“拜中国男人所赐,绝大部分中国女人一辈子要经历四个阶段: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丧偶式育儿,精准狠毒的描述了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而这个被“丧”出去的多是家庭中的父亲。
来看看妈妈们是怎么抱怨的:
下班后喝酒、打牌、玩游戏必定三选一。
任何时候叫他帮忙,头也不抬就是一句“马上就来”、“一分钟”。然而,这个一分钟可以有一个世纪那么长。“父爱如山”,就是如山一般杵在那里啥也不干!
三不五时还要作一作,不是把孩子弄哭、把父母惹恼,就是把她气急。
丧偶式育儿是怎样形成的?
1、有些思想保守的人认为,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人的分工本就不同,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
2、有些爸爸看到孩子身边围绕了妻子、父母、保姆那么多人,就认为自己帮不上什么忙;或者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做不了什么,等孩子大点了再说。
3、“喂奶姿势不对、换尿不湿动作太慢,总是被妻子埋怨”。“做什么都不对,不如不做了。”其实很多爸爸都属于这种吧,想参与却找不到方向,屡受打击后干脆自暴自弃。
4、爸爸和妈妈的进入状态其实是不一样的。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妈妈怀胎十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熟悉、认识自己的孩子了。她会知道孩子是安静的,还是喜欢动的?可是爸爸基本上到了孩子出生,才开始认识他/她。所以在宝宝出生后,“丧”出去的通常是爸爸。
缺乏父亲关爱的不良影响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巨大,父爱充足的男孩,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气。
那么女孩子缺乏父爱呢?前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阔、事业心强,所以女孩子受了这些影响,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和事业。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场合,婴幼儿和儿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抚。
如何避免丧偶式育儿
1、脱离原生家庭,不要太过依赖老人
很多认为婆婆带孩子天经地义,或者把孩子带回娘家的女人,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挖坑。因为老人本身就宠孩子,他们会本能阻止男人插手。
●建立良好的新生家庭,首先要学会从父母身边“断奶”。
●如果你希望男人有责任感,那么自己就要有女主人的意识。
●不要因为孩子出生而拆散新生家庭,或者住回父母家,后遗症是很严重的。
●带孩子要以自己为主,以父母为辅,同时让男人参与进来,培养他的责任感。
2、多放手,允许爸爸犯错
大多数女性比较细腻,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会更多的限制一些。男性有一些比较大大咧咧,觉得很多东西尝试一下也没关系,所以理念有时候就会起冲突。这两种理念其实都没错,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无微不至的母爱,也需要大大咧咧的父爱(或者反过来也行……)。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孩子有一堆人照顾,爸爸笨手笨脚的也干不好,干脆就去赚钱吧。但是,爸爸要去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得通过给孩子换尿布、喂吃的、做游戏,跟孩子有亲密的接触才能认识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妈妈必须要给爸爸提供个机会,稍微宽容一些,他是开始学习当爸爸的。比如说换尿布、洗屁股,妈妈不要怕爸爸粗手粗脚,不要怕他洗屁股洗得不干净,洗不干净再来一遍,没有什么大不了。
比如说今天妈妈就安排自己出门,让爸爸带一天孩子,让他有点实操的经验,另外,也让他体会一下带孩子不是那么简单的。甚至等孩子越来越大,就可以让爸爸独自带他/她出去郊游,哪怕回来弄得一身泥也没关系,摔倒了也没关系,不要去指责他,多让他们有在一起的时间,爸爸对孩子的爱就会越来越深,一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3、让男人在父亲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
女人的大包大揽会让男人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因为帮不上忙,索性就不再插手。所以当男人想要为孩子做一点什么的时候,你一定要去鼓励他。让他在育儿这件事上找到存在感,告诉他:“你做得很好”,“你对孩子很重要”。一步一步地把他往好爸爸的方向上带,当然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让他做某件事,在育儿方面你和他是平等的。你是母亲,他是父亲,你们对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要过分去干扰对方,哪怕你认为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也应该在私下好好沟通,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