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童童妈
朋友育有一儿一女,姐姐叫妞妞七岁,上小雪一年级,儿子叫布布两岁多,正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期。
放假的时候,朋友带孩子回乡下老家,因为在那里买东西不太方便方便,所以回去之前就给孩子买了很多他们喜欢吃的零食带回去。
当天,爷爷奶奶很早就站到路口去迎接了,看到一个两岁多的小娃娃自己路都还走不稳,还背着一个小书包,手里拎个小水壶,奶奶心疼孙子,伸手过去想帮布布把东西接过来,但是布布却连忙把水壶往身后一藏,不给奶奶,说:“我的,我的。”
奶奶愣了一下,紧接着反应过来,笑着一把把布布抱起来,嘴里说着:“是你的,都是你的,奶奶又不要你的东西,真是小气鬼!”
听到奶奶说自己小气鬼,布布有点不开心,但奶奶没注意到,还乐呵着抱着布布往家里走。
回到家里,布布和姐姐就一起收拾自己的东西,布布把所有自己的东西放在一起,把妈妈包里自己爱吃的东西也一起拿过来了。
隔壁的邻居过来串门,看到布布一个人在那忙活着,就逗布布:“小布布,你带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啊,都是带给爷爷奶奶的吗?”布布看着这个陌生的爷爷,赶紧护住自己的零食,说:“这是我的,都是我的。”
邻居爷爷又说:“都是你的啊,那给一点点给我吃好不好啊?”
布布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零食往自己包里收,邻居爷爷说:“小布布,你这也太小气了,分一点点给我吃也不行吗?我们家的小田田可很大方,不管谁到家里来了,都会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别人吃。你爷爷奶奶也是大方的人啊,你咋这么小气呢?”回过头还跟布布的爷爷奶奶说,这孩子有的天生就这么自私。
其实,朋友说布布从前一段时间开始就是这样的了,经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姐姐写作业的桌椅、姐姐的作业本,他也说“是我的”,爸爸妈妈、姐姐有时候都要不到他的东西。
其实,这正是孩子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这只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他们通过对某个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这个物件的关系,并不是孩子天生就自私,父母或其他大人在逗孩子时,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小气。
自私是成人世界的用语,它经常会带有道德性的判断。孩子总说“我的、我的”也并不代表就是品性“自私”,孩子的道德观念还在形成发展中,对他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是不恰当、是苛责的。
6岁的哥哥和3岁的弟弟,一起玩弹珠游戏,哥哥一下买了50颗珠子,弟弟也想要,大人插话了:“你做哥哥的,分一些给弟弟吧!”
“这是爸爸买给我的,我不想给!”“你有很多啊,你又玩不了那么多,让一下弟弟嘛~”
刚开始,大人还征求哥哥意见,跟他好好说话,但是哥哥就是不给,大人就开始“生气”了:“你怎么做哥哥的!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哥哥委屈得哭起来:“做哥哥一点都不好!为什么做哥哥一定要让小的!”
当大孩子因为不听劝而被家长强行拿走手中的玩具递给年龄较小的孩子时;当大孩子手里正在玩的玩具无端被小孩子抢走,大人没有出来主持正义,而是一味劝他要让着弟弟妹妹时;我们在大孩子眼里看到了无助、愤怒、委屈和不被理解,所有的不满都指向一个问题:凭什么大的就一定要让着小的?
是啊,凭什么?
大人面对这样的质问,多数抛一句:大的就是要让小的,不让就是你不乖!不让小的,大孩子就要背负“不乖”“不懂分享”“小气鬼”的罪名。
很多时候家长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完全是一种不假思索的礼貌谦让行为,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文化直觉,我们自己也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在这样强迫分享下,大孩子并不是心甘情愿给予的,而是内心充满愤怒,而小的在大人的庇护下,还觉得理所当然,沾沾自喜,并没有因此感恩。
这样的忍让,其实对孩子都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物权感和自我认同感。
上个案例中两孩因为争抢玩具而闹矛盾并不是个别现象,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
那么在尤为敏感的二胎家庭里,父母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呢?让所有二胎家庭都头疼的抢玩具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有的父母选择每样玩具都买两个来解决;
有的则设置轮流的制度;
更有的简单粗暴,强制孩子们分享,一起去玩。
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永远买双份的玩具。也并不是每个妈妈爸爸都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记录每个玩具每次都是谁玩的,下次如何轮流替换。长期的强制分享更是会让孩子无措,物权意识混乱,以至于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家长可以这样做:
1、了解清楚孩子之间发生什么事;
2、询问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
3、感受孩子的当下的心里感受,认同他们;
4、询问孩子们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
5、用简单语言帮助孩子们分析问题;
6、如果大孩子坚持不让小的,不要勉强和打击;
7、一定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
8、说孩子听得懂的道理。
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询问:
“你们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我知道这是你心爱的玩具,这是你的东西,你有支配权~”
“如果你跟弟弟妹妹一起玩的,大家都会很开心,你觉得对不对?”
“或者你先玩5分钟,然后再给弟弟妹妹玩,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吗?”
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的“自私自利”,也不是天生的“慷慨大方”。
作为新一代父母,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但不要再强迫他们做出不公平的忍让。将心比心,我们自己也不想被莫名扣上一个“自私”的大帽子。你说是吗?
每天4条免费音频提供育儿指导,每周1本经典育儿书解读,有娃随身听致力于打造最实用、最系统的互联网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有娃随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