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

作者:爸爸有道 07-17阅读:1280次

全文约1300字|耗时约3分钟

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

你不小心撞到头,瞬间眼泪溃堤,奶奶马上抱起你,哄着你说“乖哦,不怕不怕,都怪这个桌子,撞到我孙子的脑袋”。

然而你会越哭越厉害,越哭越觉得自己委屈。奶奶见状,赶紧摸摸你的脑袋,还不忘打两下桌子,以示为你报仇。

有的时候

你不小心摔了一跤,瞬间眼泪又溃堤了,爸爸见状,大声呼喝你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了,自己站起来拍拍”。

你或许感到很懵逼: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奶奶会哄我,爸爸却不会哄我,还呼喝我呢?我到底该不该哭?什么时候我可以哭?

慢慢的,你就学会了,在奶奶的面前可以哭,但在爸爸的面前不可以哭。

周日,发妈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轻妈妈,手上牵着一个约莫4岁左右的男孩子。

孩子因为没有座位而想要妈妈的抱抱,但是妈妈拒绝了,并且严厉的对孩子说“你要像个男孩一样,坚强点好不好!就几站路,站一会就过去了”。

男孩子听完觉得不高兴,眼湿湿,开始跟妈妈闹别扭。这位妈妈就更生气了,开始当众指责起孩子。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哭,可能是因为孩子懦弱,可能是孩子想要以此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还可能是孩子的无理取闹。

但是,哭,其实只是孩子其中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是孩子对情绪的体验,是孩子认识情绪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经验。

做父母久了,会发现跟一个哭闹的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但是听到哭闹的声音时,还是会觉得很烦躁,甚至会觉得这是行为偏差。

做父母久了,也常常会忘记,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偏差”,还会常常忘了孩子哭闹的初衷与小时候的你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当下的情绪。

因为,孩子在3岁时候,管理智力那部分的脑,已经发育了80%,但是管理情绪的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所以孩子并不能像大人“讲道理”,或者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很多时候,会用哭来表达。

哭的背后有很多原因,虽然容易令父母烦躁,但是往往比笑,更能让孩子成长。

1

你需要做的是建立“连接”

在咨询室里,咨询师最看重的是与来访者之间“连接”,因为只有当理解了来访的感受和想法,才能更好的展开工作。

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总是以自己立场出发来理解孩子,孩子只会感受到被隔离。

你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只有接纳,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语言”。

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可以什么都不说,只要紧紧的抱着孩子,让孩子感受你对他情绪的理解和支持。

2

你需要的放下自己的控制欲

孩子的哭闹,可能会引起你的负面情绪,是比孩子的情绪更负责的情绪,于是引发你强烈的对抗。

因为我们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孩子或者即将被孩子的这种行为所威胁、所控制。

所以很多父母,为了控制局面,为了自己的不妥协,于是用权威的态度去命令孩子不可以这样的。

其实,这不仅是在变相地惩罚孩子,还是在惩罚你自己。

因为每次“控制”之后,你都会感到心力交瘁。

3

你还需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感受

把你当下的感受告诉孩子,就事论事的,让孩子既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情绪,也明白他人也是有情绪的。

就事论事,从来都是育儿中的重点。太多父母在教育的过程融入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琐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于是总是在指责孩子不听话。

就像你吃一个橘子时,细细品尝的话,就会发现,橘子的味道有酸有甜,还有上一顿饭带来的味道。

这就是为什么美食家在品尝一道美食前会漱一下嘴的原因。

当你能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才能准确的接收!

发妈说

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无论好坏,都是需要被接纳的,但是不合理的行为则是要被限制的,比如攻击、磨蹭、乱扔东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李燕,贺婷婷,俞凯,刘佩丽,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及其与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10.

作者简介:

发妈,80后二胎妈妈,哥哥五岁半,妹妹两岁。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立志让爸爸懂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