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引发数百人作答,原题如下:
跟朋友一起吃饭,听他说了个事儿:周末在家陪五岁的儿子看动画片,家里请了个做清洁的阿姨正在打扫房间,儿子吃零食把碎渣弄得满地都是。朋友看了很不高兴,教育儿子说阿姨才扫过地,他这样是不尊重阿姨的劳动成果。没想到儿子的话令他震惊:“你给她钱不就是让她扫地吗?我为什么要尊重一个扫地的啊?”当时清洁阿姨就在旁边。朋友是又惊又怒又尴尬,赶紧给阿姨道歉,还让儿子也道歉,没想到儿子还死活不肯。最后朋友狠狠地把儿子骂了一顿,还禁了他一个星期的动画片。因为朋友和他媳妇工作都很忙,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奶奶在带小孩儿,他也知道自己的父母比较势利,但没想到对小孩儿的影响这么大。现在朋友很着急,他自己也知道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毕竟小孩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所以想寻求一个能够改变小孩儿思想的办法。
先撇开问题本身,做为中国最早一批普遍性接受到高等教育的70、80后父母(尤其是80后),多数已把尊重他人当作生活常识之一,并尝试着传输给下一代,动机本身极好。然而问题揭露的,远不止“尊重他人”这么简单。
题主寻求的解决办法,恐怕没人能在一时半会之间给出一个中肯又实用的答案,不过令到笔者却是联想到“不尊重保洁阿姨”背后的家庭问题。很显然这是一个常见的中国80后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工作较为忙碌,中产但不算特别富裕,能请得起保洁阿姨仍需要把孩子较长时间交付长辈看管。这类以80后父母为代表的家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我们的50、60后父母,往往承担不了我们所希冀的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工作,而他们不知觉,我们无可为。
这两年宫廷剧火热,从《甄嬛传》到《芈月传》,家里的老人爱看,小孩也看。对这类剧集我始终抱着保留态度,虽然封建制度的糟粕是中国历史中不可回避的存在,然而频繁地向大众(尤其是自我意识并未独立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展示阶级划分——这世上有奴才、有主子,奴才对主子必须绝对的服从,主子对奴才拥有完整的所有权——且身边长时间陪伴的是根红苗正的“50、60后”长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父辈那里,皇帝啐个唾液到你脸上,这不算不“尊重他人”。到我们这,对服务员也要回礼“谢谢,麻烦你了”才算个头。
说到80后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养方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80后父母常有优越于长辈的想法:我比我的父母见识更多,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先进。也因此更容易产生隔阂与嫌弃,才出现了上述问题:因为工作不得把孩子拖付长辈,孩子出了问题却把责任算到长辈头上,潜台词是“如果由我来教养必然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
因为我们“先进的观念”,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希望对方能长成一个三观端正的人,因此更容易把孩子一些行为上纲上线到人品、道德的层面进行审判。
这里插播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恨克里斯》,黑人小孩克里斯常常在学校里遭受到“歧视”,幸运的是他有一对“经常刷爆卡贪慕虚荣且爱抱怨生活的老妈”和“同时干着三份工作却抠钱到死的老爸”。这对父母的人设的确不是理想父母的状态,好像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然而他们却成功抚养了三个孩子上大学,并让他们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知书达礼,尊重他人,三观端正”的人。
(《人人都恨克里斯》改编90年代美国真实故事,当时黑人上学率还很低。这部剧真的可以秒杀许多“亲子电影”)
两个看似“糟糕”的父母培养出三个优秀的小孩,这并不是偶然。身兼三职的父亲再忙也会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保持TALK,虚荣的妈妈一定要在孩子参加学校晚会时为他准备一套礼服。而且,从来不讲大道理。
当克里斯的父亲发现他的妹妹偷钱时,并不责怪孩子的“人品问题”,也没有像一个慈父般讲一大番好好做人的大道理,而是考虑到:我平时给你的零花钱是不是不够用?
不讲大道理,只解决问题。
一如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有些显得已有点“过时”,我们当下认为的绝对正确并不一定适用孩子的社会环境,当我们嫌弃着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并急于“扳正”孩子的观念时,并不知道我们所传输的,适不适用于他们现在或未来的社会环境。
道理孩子自己总会去悟,我们能做的是帮忙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