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同穷养,不是说不让孩子吃苦受累,而是指不要让孩子陷于物质贫穷匮乏的心态。
人生有很多无奈,但最无奈的,可能就是贫富差距。
有人认为,贫穷和富裕是可以改变的状态,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而很多穷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出人投地。所以他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才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过上好生活。
但想要改变贫富状态,只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吗?
1
明生和平安是来自四线小城镇的两个孩子。两家离得很近,生活条件都属于不好也不坏的那一种,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明生的父亲为人家开车运输货物,母亲不工作,在家里带孩子。平安的父母都在一个小工厂里劳作,工作时间很长。
明生父亲每个月把工资收入交给他的母亲,母亲是个爱打扮的人,最大的乐趣是给家里人做好丰盛的早饭,把家里打理得紧紧有条,然后出去和邻居街坊聊天。家里除了日常的开销,其他都存在银行,当然明生母亲还喜欢购置黄金。
明生母亲也是个对时尚商品很感兴趣的人,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衣服,常常带着明生出去逛街,也会细心地告诉孩子怎么比价怎么砍价。
明生也是个很有生活乐趣的人,常常喜欢和母亲一样在厨房里面倒腾出美味的早饭。同时她在常年累月的积累中对商品知识了如指掌,身上常穿着款式新颖的衣服,也是同学们非常喜欢聊天的对象。
平安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平安每天的早饭就是街对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能够吃到母亲做的一顿饭。
平安母亲是个性格非常要强的人,常和平安父亲吵架,指责丈夫的种种不是。丈夫心思郁闷,工作更不思进取。家里的钱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没有影子。平安母亲说父亲都花掉了,平安父亲说就这么点钱,能花到哪里去。
家里经济不好,平安母亲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仅要求孩子专心读书,不需要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不需要孩子应付亲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钱财事务。
平安从小听着父母相互的指责长大,也从中了解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自觉对开销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对女性商品一无所知,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当然也对外面的新鲜事情不甚了解。所以虽然她成绩不错,但不擅交际,人缘一般。
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
明生家存了点钱,在明生母亲的建议下,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过去,几年后房价涨了好几倍,家里条件越来越好。
明生从小和母亲关系特别亲密,长大后在母亲的介绍下嫁给了一个市中心的青年,和父亲很像,每月生活费上交,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温和,甚至都不会大声说话。亲戚家都住锝很近,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帮帮忙。
平安家和过去一样,依旧是那一套老房子,家里没有任何储蓄。
平安和母亲一样都是性格要强的人,但是从小和父母关系一般,甚至很疏远。她虽然考入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毕业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议,自己选择了一个其他城市的青年结婚,但婚后却和父母一样常常陷入争吵。
2
最近陪女儿在看绘本《钱》,绘本中讲到钱的起源和一些较为复杂的商业行为,如存款、贷款、还贷、按揭、消费等,看完后,女儿问到:“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我告诉她家里的钱可以供我们正常生活,她喜欢什么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如果要求合理,我们都会答应。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跟女儿哭过穷,也不会拿家里经济情况说事要求孩子要懂事,因为懂事的孩子,其实很可怜。
因为觉得家里穷而懂事的孩子,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开不了口,怕为难了父母,这种被贫穷包裹的感觉几乎是绝望的,我幼年时就曾感受过。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家里条件又一般,物质条件匮乏。每次放学,看着小伙伴用零花钱在商店里买各种零食,而我只能眼巴巴望着,那种失落感无法言喻。
父母总是跟我们说家里穷,没钱买零食,总是要我们懂事些,我交学费都觉得是在给家里增加负担,学校每次要求交学费,我也是挨到最后一天才跟父母说。
因为儿时的贫穷,父母不断给我灌输物质匮乏和赚钱的沉重,我无时不刻不活在愧疚和自卑之中,我不想我的孩子再经历一次。
3
贫穷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富人永远无法理解穷人的难,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贫穷对孩子来说,意味着:
1、教育落后。他们缺乏学习资源,没有很好的老师,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的观念也相对落后。
2、健康危机。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看病是意见奢侈的事情。因此导致的高死亡率,使他们更早地面对生老病死。
3、社交缺陷。人以群分,穷人家的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被排斥的。从小,他们就生活在相对随意的生活中,没有太多礼仪上的条条框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是最快乐的童年。因此,他们的社交技能,往往是有限的。
4、脆弱的性格。来自别人的不平等的目光,造成的复杂的失落感、被排斥感、被羞辱感、不被认同感,从而产生自卑。
5、生活拮据。这是贫穷最直接的反映。在孩子眼里,不求穿着迷人漂亮,只求冬天能穿暖;不求大鱼大肉,只求不饿肚子。在小小的瓦盖房里,点一支蜡烛,就亮起一个家。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
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从此挥之不去。
他们常拥有这样的逻辑: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
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狭隘的见识,错误的认知。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贫穷感。贫穷可以改变,贫穷感却会一生跟随。
今天的你我,已经走过了赤贫时代,本该令孩子免于匮乏感。但神奇的是,许多父母会人为制造匮乏的假象,让孩子也呆在恐惧之中。
有些人,靠父母改变命运;而有些人,靠自己改变命运;还有些人,一辈子都跳不出命运的魔咒。
所以,如果你身为父母,而你拼尽全力也没法改变贫穷命运的话,那么请一定不要因为穷而让孩子从小失去自尊和希望。
请不要再孩子面前“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