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留心,会发现很多孩子从3岁往后,好胜心就越来越强了,“输不起”的情况也愈来愈常见。
因为,一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真的很希望能够感受到“我很好,我能行”;
但另一方面,生存于这么大而未知的世界,每日面临父母和各种大人的权威挑战,孩子们随时都会体验到挫败。这会让他们内心充满冲突、焦虑,一丁点儿挫败都可能会让他们情绪失控。
一个孩子输不起,很可能是他平日里赢得太少了。
如果孩子在跟父母的关系里,他们总是弱者,是失败的那一方,是被限制的那一个,如果他们的个人意志太多时候不被尊重,那么,他们内心就越缺乏力量去承受失败与受限的体验。哪怕一点点的挫败,都可能压垮他们脆弱的小心脏。
从这个角度说,每一个输不起的小孩背后,都藏着太多的无力与悲伤,都需要父母更多的接纳与支持,而不是批评、戏谑、或者粗暴训练与矫正。
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
度过这样特殊的一个阶段呢?
输了≠个人能力不行
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区分输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当他看到自己做某件事情能力不足时,就会倾向于消极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己就是个loser,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输了棋,他可能就会想,我是不是就不再是一个优秀的人了?爸爸妈妈还会喜欢我,肯定和表扬我吗?孩子也倾向于把输棋的这件事情,理解为整个人的能力被否定。
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父母更好的应对方式是伸出双手拥抱他,接纳孩子因为输棋而引发的情绪。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了之后,再跟他聊聊天,教他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管理情绪的方法。
我们需要在生活当中让孩子有一个意识:某方面的能力不足,并不能代表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被否定;他也许在这个方面不太优秀,但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很优秀,这样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自己,也更有助于自尊感的建立。
我想如果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能这样子去关注陪伴和帮助孩子的话,可能会更加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和自我的发展。
关于孩子“输不起”的问题,下面这些方法也能帮到你
-
01
-
跟孩子说说父母曾经失败的经历
孩子的各种情绪可能源自对于失败和未知的恐惧,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爸爸妈妈也曾经失败过,当时我有怎样的感受和情绪,我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将来再次面对失败时的经验。
连自己心中的偶像(爸爸妈妈)都曾经失败过,这不算什么。孩子也会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贴近,以后遇到的挫折才更愿意和父母倾诉。
-
02
-
多夸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看到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具体成功的点。
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
“虽然中间你有点累,
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
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
……
-
03
-
如果孩子还小,可以让绘本或动画帮忙
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一个他很喜欢的卡通形象就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很多类似的卡通片或绘本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正视失败和挫折,并且知道我可以怎么做。
比如《豆丁要回家》故事里,讲述一个孩子的旅行与成长——在广褒而有力的大自然中,勇敢接受挑战,探寻生命的意义。比如《最棒的礼物》给孩子解释了“和平”这样抽象的事物,提醒我们在这个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抽空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事物,与人为善,好好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种种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