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原创文章
全文约1300字|耗时约4分钟
母鹰的故事:
母鹰一次生育可以产下多只小鹰。小鹰刚出生没几天,母鹰就会给它们断食,也不让它们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睡觉。
尽管小鹰状态越来越差,母鹰仍没有一点怜惜之情。
有一天,小鹰们一只只都饿得不行,每一个脑袋都越来越低,似乎再也没有力气抬起头来。
就在一命呜呼之际,它们突然“呼”地一下把脑袋抬了起来,睁大了布满血丝的双眼,发出一声声嘶鸣。
母鹰听到了小鹰的嘶鸣,从巢中一跃而起,马上给小鹰们喂食物。
母鹰如此狠心,可能会让世人不解。
其实经过了母鹰的狠,小鹰才能明白:要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就一定要做强者,而一只不靠努力就能轻易获得食物的鹰是不配做强者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明白相同的道理:
社会的法则是优胜劣汰,不想让孩子被淘汰,那就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强者。而强者,需要付出努力,如小鹰的嘶鸣,才能换取相应的成功。
中国俗话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很多新手爸妈很容易有一误区:孩子还小,担心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如果家中有一位宠溺孩子的老者,那么孩子真的只需学会吃喝拉撒睡,就足够了。
但是,小孩子真的什么都不用做么?——错了!孩子需要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付出!
因为温室里从来都培养不出耐旱的花朵!
孩子看似很脆弱,但是往往我们越舍不得让孩子付出,孩子也就难以从付出中得到锻炼。
在锻炼孩子学习付出这件事情上,还真的需要爸爸来操作。
1
孩子的事情孩子做
发妈的一个大学同学领发妈印象非常深刻:刚上大学那会,同学她爸在外租房,陪读了一个月。
在此期间,同学的床铺是爸爸铺的、衣服是爸爸洗的。在她爸走后,同学哭了一个多月,晚上天天给爸爸打电话哭诉。
学习生活上,这位同学处处都需要别人的谦让。
这样的同学,自然不会受到他人的认同与欢迎,也难以融入到集体中。久而久之,甚至成为被大家排挤的对象。后来,她爸爸给她转学了。
不知道同学去到新学校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发妈相信,从旁观者的角度,都会看出这位爸爸在剥夺孩子“付出”的权利,甚至剥夺了孩子生活的能力!
如果个人生活的琐事都处理不来的话,她又这么可能懂得从不懂得角度做事呢?
所以,当孩子长大一些了,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再长大一些,可以让孩子帮忙扫扫地;再长大一些,可以让洗洗衣服。
与小伙伴们闹矛盾了,爸爸不要轻易出手帮忙解决,而是要应到他反思事情的前因后果。
爸爸还可以分享小时候的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处理的效果是怎样的。
当孩子逐渐适应自己解决问题后,他会渐渐独立起来,也会在独立与付出中建立自信,在付出中收获成就感。
2
创造付出的机会
爸爸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当一回家里的小主人。
比如,每周给孩子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个小时里面,孩子需要完成的平时爸爸妈妈要处理的事情,例如扫地、喂狗、决定晚餐吃什么菜等等一些简单、力所能及的家事。
想当年,发妈4、5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出门打酱油了,这曾经令我爸妈感到很自豪。
3
建立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联系
当孩子表现出付出的行为时,爸爸可以适度的就此事赞美孩子,使得孩子可以从付出这个行为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强化付出的行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
也可以适度在物质上奖励孩子,给孩子买一个想要很久的玩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上的奖励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孩子形成的一种误区:没有足够吸引的奖励,我就不付出。
发妈说
学会付出,是孩子成熟、独立的必经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何侃,“包办型”教育和“独立型”教育对幼儿能力发展影响的对比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15.
朱华,徐萍,幼儿人格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作者简介:
发妈,80后二胎妈妈,哥哥五岁半,妹妹两岁。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立志让爸爸懂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