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哪个孩子在3岁以前没有闹过,2岁多的孩子每周发脾气一到两次是正常的。而且,越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自我意识强的孩子,“造反”的程度就越强。
所谓的两岁反抗期,其实时间不一定局限在2岁。这是一个从1岁半到3岁多的范围,不同孩子“闹”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不!不要!我就不要!”
这阶段的孩子最喜欢说的话,首先就是“不!”还有就是“我自己来!”或者经常自呼其名,说“宝宝(自己的小名)要这个!”“宝宝不要那个!”所以,2岁孩子的反抗是正常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你的孩子特别淘气,也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特别有问题。
公开场合满地撒泼打滚
父母还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会挣脱你的手去做你不让他做的事,甚至会开始用他那极其有限的词汇开始和你顶嘴!至于他在公开场合的“坐地炮”或者撒泼打滚,更是家长记忆中的噩梦。
为什么宝宝一到2岁就变“坏”?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的“造反”其实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婴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他来说,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而到了两岁左右,孩子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愿望,和他人不同。因此,他就需要通过行动体验自己的独立,也证明自己的独立。
面对家中的“独立小将”父母该如何做?
了解孩子的行事动机及愿望很重要。当孩子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的这种情况下,大人不需要责怪孩子“不讲道理”、“不听话”,因为这是孩子独立与探索的愿望强烈于服从,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尝试新奇、刺激的事物。此时需要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后,他们的叛逆行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渐减少。
当孩子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相矛盾时,可以利用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待问题解决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去进行说理教育。例如:孩子看见地上有一堆沙子,非常高兴,就抓起沙子往天空中抛洒,弄得地上、头发里、衣服上都是沙子,如去把他拉开,不让他玩,他肯定哭闹着不依,如果我们拿来铲子、漏斗、过滤的网等东西,孩子看见后,马上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了。这样不仅避免了一场风波,而且孩子通过玩沙,既了解了沙的特性,又开发了智力由此可见,理解、尊重、暂时满足幼儿的意愿或不合常理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另外,家长也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认真努力并对症下药,以减少麻烦发生的频率:
1、多项选择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上学。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看书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2、约法三章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3、与孩子进行可信赖的沟通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评价越高,反抗就会越少。孩子赌气阶段的冲突一旦出现后就很难中止。这时,父母应以尽量平静的语气和尽量少的话语去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配合父母,如果这种方法不可行时,父母也可以选择在孩子哭闹时抱紧他,因为这时孩子需要的是亲近和安慰。
4、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爱(少一些打扰,少一些干涉)
叛逆期的孩子喜欢探索和冒险,因为ta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们应该给ta多一些自由空间,让ta去实践,少一些打扰,少一些干涉;另外,由于ta心理看似独立,其实很需要父母亲的关怀和爱,哪怕比以前少一点点ta都会相当敏感。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的父母亲要常拥抱抚摸孩子,亲孩子,让ta时常感觉到爸爸妈妈深深长长的爱;这有助于孩子缓和情绪。
过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带给父母什么惊喜?
家长请一定记住,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狂躁症并不是针对父母,它是一种自我欠缺状态下的不知所措的惊慌表现。这种伴随着冲突、攻击性的自我意识阶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经历了这个阶段后,孩子会逐渐懂得:
1、其他人的需求与愿望和自己不同;
2、因此需要妥协与退让,但这并没有任何危害,无论如何,我还是可坚持自己的想法;
3、我不是全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够互相赖以生存;
4、矛盾会导致紧张与对立,但我可以承受这种紧张与对立,而并非一定要找个途径来发泄;
5、即便是在我大喊大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爱我的;
6、一切过去以后,我和父母之间还是那么深地爱着对方,或许爱得更深;
7、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变得很乖。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是非常可爱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需要从我们的眼中看到自己是”好“的。所以,请从正面关注孩子,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造反”吧!
解锁更多0-6岁宝宝育儿困惑,请点击关注我们;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竹兜育儿】,随时与兜兜在线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