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三点,就别带孩子出去玩了

作者:爱读童书妈妈小莉mp 08-25阅读:544次

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我家小拍的美好暑假,余额已经渐渐不足了,但还是整日窜上窜下想到处浪一浪。

家有俩小婴儿,去不了远地而,最近的除了长隆,就是星期八小镇,长隆实在是去吐了,就决定去星期八小镇,释放一下过剩的精力,另外两个小的就权当逛逛街吧。

以为不是周末,人应该会少一点。但没想到还是人山人海,到处都要排队。人多的地方,也总是容易遇见“小冲突”。

有一位妈妈,本来带着五六岁的女儿,也想好好体验一下这些角色扮演的游戏。

女孩超兴奋的,左瞄瞄,右瞧瞧,拉着妈妈到处走,但始终下定不了决心要先玩什么。

妈妈在一旁催促:“都走两圈了,还没选好,你看人家都已经开始玩了,你再挑来挑去,就没多少时间玩了……”

小女孩一听,马上有点急了,这时正好发现了“考古馆”,手一指说:“我就玩这个吧……”

于是小女孩上前去排队,妈妈则坐在一旁边刷手机边陪她。

等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小女孩或许有点不耐烦了,又或许真的不想玩这个项目了,她转过头对妈妈怯怯地说:“妈妈,我不想玩这个了……”

没想到,她妈妈“蹭”地一下站了起来,指着小女孩大声训斥:“都等这么久了,现在才说不玩,你到底想怎样?不想玩就回家……”

后面唠叨了一长串,也引来了周边人的侧目。

小女孩被骂得不敢吭声,默默转过身去,低着头,有点闷闷不乐地搅动着手指。

我想,这样的场景一点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随处可见。

家长带着孩子出来玩,总是因为孩子这样那样的状况,搞得不愉快,搅黄了美好的亲子时光,破坏了玩耍的兴致,心情也变得糟糕透了。

有些家长会觉得,我上班这么累,好不容易有空花时间精力陪孩子出来玩,你还这不满意那不高兴,真是枉费我一番苦心。

这样的心态里,多多少少有着对孩子的期待,好像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就一定要玩得尽兴,要玩得值,不然就不如呆在家里。

1

降低预期

其实刚有娃的时候我也经常这样想,后来慢慢调整和摸索,才不至于搞得身心俱疲。带娃出门,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期望值太高。

从小到大,带拍同学出门,她就是名副其实一名状况小姐,出的状况可谓花样百出,莫名其妙,让人有时怒火中烧,有时又哭笑不得,“累累罪行”可以写满一个小本子。

可我还是好好活着,而且还越挫越勇迎来了小拍1.0版本的宁宁,以及还在充电阶段的小拍2.0版lisa。

带她们出去玩,不是我做了多么充分的“秘籍攻略”,更多时候,是在心底做了最坏的打算。

有孩子在的场合,哪有一点状况都不出,凡事都顺顺利利的呢?

带孩子来星期八小镇,大人当然希望孩子能够最快找到自己想玩的项目,这样也能玩得更多,可孩子如果做不到呢,大人就无法接受,要逼迫孩子尽快进入状态吗?

你可以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却永远也没有办法强迫孩子享受一件事。

只有降低对孩子玩的状态的预期,孩子才有可能给我们惊喜呀。

去年冬天,拍爸带着小拍去东北雪乡徒步过羊草山,本来也抱着只是试一试的态度,出发前一天,拍爸跟我说:“我也不抱希望,她走不了就算了,可以坐马拉爬犁。”

结果,小拍居然一直跟着爸爸徒步爬了15公里,惊得我下巴都要掉了。

这事也成了小拍整整一年的谈资,一有兴致就把照片翻出来给我和宁宁看。状况小姐可能早就忘记她当年状况不断的“黑历史”,也越来越有大人模样了呢。

2

注重体验

想起前段时间,我写的《请别把5岁以下的孩子带进电影院》,提到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带着孩子提前离场是浪费了电影票钱,引起了评论里不少人的共鸣。

其实,给孩子买东西,我也经常计算性价比。但在带孩子出去玩这方面,我想,计算性价比的方法真的要改变了。

我们总是把性价比放在买了一张景点的票,就要把整个景点逛完,才算值回票价;花了一次捞鱼的钱,就要捞尽可能多的鱼;掏钱去一个城市旅游,就完全没办法待在酒店不出门……

去年春节,我带着一家老小去了一趟从广州到越南的邮轮游,六天五晚,基本都待在邮轮上(想复习的戳☞我的春节邮轮超详细体验)。

有妈妈了解一番之后,也想带孩子去,可是孩子爸却坚决不同意。妈妈找我来吐槽说,孩子爸觉得邮轮游是就是吃喝睡,增长不了孩子多少见识,价格还这么贵,就跟住几天酒店差不多。

我哑然,旅游虽说是为了增长孩子的见识,可体验、感受一样重要啊。坐邮轮,对于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来说,实在也是一件新鲜而又独特的事情。

孩子是活在当下感受快乐的生命,“体验”在他心目中,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时候,他宁愿呆在公园的一个角落吹一下午的泡泡,也不想和大人奔波整个公园。

大人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知道,衡量要不要为孩子玩花这么多钱,看的是为孩子的这份“体验”买单值不值。

带孩子出来玩,也别再去他想看了多少风景、玩了什么项目、去过哪些地方,而是他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3

以孩子为主

在陪孩子出去玩这件事上,我记得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她的女儿圆圆2岁时,有一次,她和一个亲戚带圆圆去天安门广场玩。

路过一个天桥时,圆圆不走台阶,非要走两侧固定栏杆那个小水泥台,本来一分钟就可以走过去的天桥,他们花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

当时亲戚急得不得了,觉得要迟到了。

尹建莉安慰她说:

我们本来就是带孩子出来玩,为什么一定要把去天安门广场看作是有意义的,把过天桥看作是没意义的,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圆圆眼里,天桥比广场还有趣得多。

我也是从这些小事中,在努力学习尹建莉老师的淡定从容和遵循孩子的节奏。

我们带孩子出去玩,是想让孩子开心,那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呢。

这样出去一趟,也能极大地放松大人的状态,不需要时刻紧绷盯着计划按部就班。

玩,是孩子的事,陪,才是我们的事。

太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为他做主,他们需要的,是选择的自由和父母无条件的陪伴。

不然,你们说,我带着三个娃,出门就已经像逃荒了,还有命回来吗……

-End-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为什么陪伴是伤害?

你真的懂得怎么陪孩子吗?——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近百万妈妈关注。

想看更多育儿干货,就戳“阅读原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