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丁1岁3个月,每天蹒跚着小腿,喜欢到处走,东摸摸西摸摸;即使摇摇晃晃的,偶尔走的不稳,跌坐在地上,仍挡不住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开心的时候,啊呀呀的扯着嗓子喊。
周六,妈妈、奶奶带着小布丁在公园玩;或许小布丁最近处于站立行走的敏感期,对于游乐场的摇摇车很感兴趣,小手不停的操作着各种按键,兴奋的时候摇头晃脑、挥着小手、扯着嗓子嗷嗷。奶奶时刻守护在身边,怕孩子跌倒或站的累了,能及时扶着小布丁。
玩了一会儿,奶奶嗅到什么味道,说道:“孩子拉了!”然后“不假思索”而“娴熟”的从后面抱了起来;面对突然的转变,小布丁用哭声、踢着小腿表示抗议,奶奶夹着小布丁找块空地坐下,解开尿不湿,开始让小布丁便便,小布丁想挣扎,奶奶说:“乖,听话,拉完我们再玩。”妈妈看到婆婆的这种做法,很想去纠正,觉得婆婆应该先给孩子沟通下,但是又怕婆媳关系因为这件事情起变化;毕竟婆婆很疼孩子,婆婆肯帮忙带孩子,自己也觉得很感激;所以忍了忍没吭声。等孩子拉粑粑结束,带好尿不湿,再次放到摇摇车旁边,小布丁已经没有了兴趣,改为身子贴着妈妈的腿,双手臂伸着要妈妈抱。
这个过程看似很正常,但某种程度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缺乏了对孩子的尊重和基本的沟通。其实,让孩子拉粑粑、换尿不湿没有错,但应该事先告知,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是有真实情感的,假如因为年龄小,而被迫生活在一个不被告知的环境中,某种程度是很痛苦的。
闻到“便便臭”的味道,应该问孩子“乖,你是不是拉便便啦?”,其实1岁多的孩子很聪明,他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你的注意,比如:憋红着小脸、啊啊的提醒你、自己会蹲下来拉便便等。小家伙有回应,我们要进一步和孩子沟通,“我们拉便便吧,等会换上干净的尿不湿,是不是更舒服,你才能玩的更开心,对吗?”或者配合宝宝用手一起拉开尿不湿的粘扣。擦屁屁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湿巾凉;假如随身携带的有垃圾袋,配合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同时告诉孩子要洗白白。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理解、配合、并且有兴趣参与。如果家长对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很少沟通、告诉孩子,孩子则会不明白、不懂家长接下来做什么。相反,如果每次行动前告诉孩子,或许刚开始听不懂,但是慢慢的孩子会知道你传递了信息,接下来有事情要发生,而且与自己有关,孩子会关注自己、家长和即将发生的事情;相对也会更有安全感。
0-2岁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最佳时期,家长更应该在细节上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参与,这样能帮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更有利于大脑发育。比如,让孩子开关灯,按电梯的上下键或所到的楼层,让孩子把垃圾丢入垃圾桶,自己拿着食物吃东西......,把主动权给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剥夺、扼杀孩子的参与感;孩子才能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