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慧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一观念已经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亲爱的妈妈们,如果方法不对,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哦!来看看这3个最易破坏孩子阅读兴趣的错,你犯过吗?
错误1 功利性的阅读期待
“妈妈给我念这本书吧。”
“这本书看了那么多次,你应该认得了啊,一起来念念看吧。”
“不要,我不认识,妈妈念。”
“那我们换一本内容更有意思的吧,这本念了很多次了。”
然后,不顾孩子的不情愿,直接拿起一本字更多、更厚的书来。
破坏力:让阅读变成了学习负担
不少家长或者把阅读当成良药来医治孩子的坏习惯,或者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和认知,或者过于看重书籍的“品味”,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与孩子年龄不符的经典。
殊不知,这种功利性的阅读期待,正在败坏着孩子的阅读品位,摧毁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故此,我们必须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把期待深深地埋在心里。
首先,作为儿童阅读的引领人,我们要知道阅读首先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种亲近父母的方式。其次,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自由地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特征和天性的书籍,尽可能给孩子阅读的自主选择权。
0 ~ 3 岁的孩子,阅读就是一种游戏,纸板书、洞洞书、翻翻书是他们的最爱。当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才真正变成了“悦读”。
错误2 解剖式的阅读指导
“宝贝,故事讲完了,你觉得里面的小狐狸做得对吗?”
“对,她很聪明。”
“怎么会对呢!你没发现她的聪明都没用在正确的地方吗?”
听罢,孩子不敢再多说话了。
破坏力: 过度解构,破坏作品原有的美感
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最早接受到的阅读指导,是来源于和父母一起进行的共读。但很多父母在功利性目标的驱使下,共读时,总是忽略孩子们的体验,喜欢提问,喜欢过度解读,或者把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肢解成识字教材或品德课本,甚至把成年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
这种解剖式的阅读指导,重视的是阅读的认知和教化功能,而真正吸引孩子的审美感知教育却被完全挤到了角落里。要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必须摒弃这种解剖式的阅读指导,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
如对童谣、儿童诗的阅读,父母只需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一字一句地朗读给孩子听,让孩子在优美韵律中去感知诗情画意。
叙事性的短篇故事,则适合读演结合,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体味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对孩子的语言、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错误3 无陪伴的阅读环境
“妈妈,给我念念这本书吧。”
“你不是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么,可以自己看啊。”
“可我还是想妈妈读给我听。”
“乖了,妈妈没时间,你自己看吧。”
孩子无奈地看着妈妈转身后的背影。
破坏力: 阅读缺乏引领和陪伴,无法感受阅读的快乐
英国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家艾登·钱伯斯曾指出过,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关键是,家长或老师是一位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孩子们需要仰赖大人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品味,通过亲子共读来获得阅读的乐趣。
如果大人不用自己的阅读行为来影响孩子,更不通过陪伴阅读来引领孩子,孩子是很难爱上阅读的。但是目前,有不少家长自己很少看书,却不断地要求孩子阅读;
并且过度地要求孩子独立阅读,而自己却在一边玩手机,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又怎么可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呢?
当然,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不仅仅是父母的陪伴,也包括同龄人的互相影响。创设孩子们一起读书的环境和氛围,也有助于加深孩子对阅读的愉悦感和良好体验。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