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缪志聪 来源:YouCore(YouCore)
01
“你永远都不听话”
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感官所营造出来的主观世界中,包括孩子。
每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但感官的运用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信息都捕捉。过滤后的信息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编码,按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储存在脑中。但因为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是主观形成的,因此我们过滤和编码后的信息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因此是主观的。
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对孩子来说,万事万物的含义不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孩子对它们的感受,即孩子本身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决定的。父母眼中的孩子“不听话”隐含的假设是父母所说的话经过孩子的“编码系统”转换后的意义与父母的初衷是一致的,孩子明知故犯,但事实并非如此,父母的话经过孩子的“编码系统”转换后的意义已经不是父母的本意。因此,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想听而“听不懂”。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听懂”?最核心的就是从孩子角度,确认TA的感受。
02
智于“言”的前提
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感官所营造出来的主观世界中,包括孩子。
每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但感官的运用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信息都捕捉。过滤后的信息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编码,按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储存在脑中。但因为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是主观形成的,因此我们过滤和编码后的信息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因此是主观的。
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对孩子来说,万事万物的含义不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孩子对它们的感受,即孩子本身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系统决定的。父母眼中的孩子“不听话”隐含的假设是父母所说的话经过孩子的“编码系统”转换后的意义与父母的初衷是一致的,孩子明知故犯,但事实并非如此,父母的话经过孩子的“编码系统”转换后的意义已经不是父母的本意。因此,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想听而“听不懂”。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听懂”?最核心的就是从孩子角度,确认TA的感受。
03
从孩子的角度确认Ta的感受
我们沟通得很好,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好。
——安得鲁S.葛洛夫
ntel Corpoation最高执行长
既然事物的意义是由孩子的感受决定的,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孩子的感受。生活中,父母往往拒绝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发出的情感信号得不到父母的有效回应,命令、威胁、批评、讥讽、盘问、训诫、否定、拒绝、比较、宣泄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引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沟通障碍,成就了历史性难题:“不听话”。
我朋友家有个3岁的儿子,最近迷上了动画片小猪佩琪,一看起小猪佩奇,目不转睛,废寝忘食,时间看久了,都流眼泪,他还说“眼睛喷水了”,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Ø从家长的角度
和你说了多少遍了,看电视久了眼睛会不好的,不要看了。(边说边直接把屏幕关了)
Ø从别人家的孩子角度
不要看了,你看隔壁小涛都不看电视的!(还是边说边直接关屏幕)
上面两种处理方式,一般换来的都是孩子的嚎嚎大哭,“不要关,不要关,还没看完呢!”,这两种方式都无视了孩子的感受。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还有第三种处理方式,从孩子角度,确认他的感受,一共分三个步骤。
一、倾听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感受。
看动画片情况比较特殊,孩子可能沉迷于电视,没有太多时间搭理你,更多的是家长直接说出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情况,每一集动画片开始前或刚结束时和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些。
你可以说:看到第几集了,是不是很精彩,很想继续看下去呀?
有了第一步的倾听感受,孩子会觉得你和他是一条战线的,这样才能继续合作。
二、表达他人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充分获取之后,可以简短地谈一下他人(可以是拟人的动物或物品)的感受。
还以看动画片为例,可以跟小孩谈谈眼睛的感受。
你可以说:不过,看这么久了你的眼睛是不是疼啊?一疼眼睛就要休息,否则它会不高兴哦。
孩子的感受充分获取之后,可以简短地谈一下他人(可以是拟人的动物或物品)的感受。这一步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但这一步骤要简短。
三、共寻办法
这一步骤,要让孩子主导。这样他才能更有参与感。
看动画片的例子中由于3岁的孩子比较小,我们主要采用了家长寻办法,孩子选择的方式,但即使只是选择,他也会感觉自己更像个小主人。
你可以说:这样吧,我们看完这一集,就去公园玩一会儿,或者吃点好吃的。
其他情况,如果是收拾玩具的例子,孩子大一些,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探索解决办法。
你可以说:刚刚我们已经讨论了那么久收拾玩具的烦恼,为了让玩具早点回家,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不好。
这时可以拿出笔和纸,记录天马行空想出来的点子。
1.玩一个玩具取一个玩具,不玩的立刻放回去。
2.玩具不要每个房间到处放。
3.累了,就先休息5分钟,再来收拾。
4.收拾的时候,爸爸妈妈收一件,孩子收一件。
5.开始收拾前设一个闹钟,看能不能在10分钟内收拾好。
6.不想收拾,那么把玩具扔掉。
7.收拾的时候,先分类,一类一类地收拾。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感觉难度会更小。
。。。
不管这些想出来的方法可不可行,不要批判,让孩子畅所欲言。所有方法写完之后,让孩子从中选择对大家都合适的方法。这样想出来的点子,往往他更有动力去执行,因为这是充分考虑他的感受,他积极参与选择的方法,而不是家长一味地强行逼迫的方法。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从而更愿意与家长合作,另一方面他也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总结语
当父母简单粗暴地希望孩子可以“听话”、“听话”再“听话”的时候,请及时止损,因为他们真的“听不懂”。为什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特别的,因为每一位孩子的思维密码都不尽相同,而父母穷尽一生亦无法探索。
那么在共行的途中,父母要做的就是从孩子角度,确认TA的感受:
一、倾听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感受。有了第一步的倾听感受,孩子会觉得你和他是一条战线的,这样才能继续合作。
二、表达他人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充分获取之后,可以简短地谈一下他人(可以是拟人的动物或物品)的感受。这一步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但这一步骤要简短。
三、共寻办法
这一步骤,要让孩子主导,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参与感。这一步的关键让孩子畅所欲言,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自己想出来的点子,孩子往往更有动力去执行。
当父母简单粗暴地希望孩子可以“听话”、“听话”再“听话”的时候,请及时止损,因为他们真的“听不懂”。为什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特别的,因为每一位孩子的思维密码都不尽相同,而父母穷尽一生亦无法探索。
那么在共行的途中,父母要做的就是从孩子角度,确认TA的感受:
一、倾听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感受。有了第一步的倾听感受,孩子会觉得你和他是一条战线的,这样才能继续合作。
二、表达他人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充分获取之后,可以简短地谈一下他人(可以是拟人的动物或物品)的感受。这一步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但这一步骤要简短。
三、共寻办法
这一步骤,要让孩子主导,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参与感。这一步的关键让孩子畅所欲言,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自己想出来的点子,孩子往往更有动力去执行。
-end-
作者:缪志聪 来源:YouCore(YouCore)
征稿启事